本期核心观点:
关于如何合理的分配股权才合理?高臻臻将用说人话的方式说说股权如何设置?如何分红?股份除了分配还有其他的什么“人性”上的意义?
提示:加入脑细胞社群或者订阅《高臻臻7分钟商学院》,请加微信公众号:脑细胞
关于创业者如何设置股权的问题,在网上这类的文章很多,但是我个人感觉都讲得特别的学术或者特别专业,对于没有太多这方面实践经历的创业者来说,看了也是白看,还是不能get到股权的那个最核心的“人性”的点,我今天就用说人话的方式来说说我个人对股权问题的理解。
记得我十六年前成立第一家公司的时候,特别纠结,到底给多少算合理呢?因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做网站设计,没有什么硬件投入,电脑是小伙伴们自己的,因为在自己住的出租屋里办公,相当于办公室成本也没有,整个项目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钱,那到底该给小伙伴们多少股份呢?当时很幼稚,想得特别多、特别远,比如未来如果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网站制作公司的话,现在如果平分股份的话,会不会影响公司方向性的决策,而且万一上市或者是被并购了,自己会不会很亏,如果我强要90%的股份,只留给其他的小伙伴10%,他们也不会不同意,但是会不会心理上不平衡,甚至会直接说不干了,最后,碍口饰羞的我还是用了平分法来分配股权。
高臻臻2003年创业校园便利店网站(ShopAtSchool.com)时的照片,校园便利店网是一个校园电商购物网站,那时还没有淘宝,快递也不流行,这也是高臻臻的第一个有形的办公室,他和他当时的女朋友就在眼前的这张办公桌上睡了2年多。
这个案例,估计很多人都深有共鸣,无论给别人多少股份、给自己留多少股份,都会感觉没有安全感,特别想找一个固定的公式或者是参照一劳永逸,其实纠结股份数字的创业者并不是“贪心”,而是没有安全感,怕自己最后被别人玩出局了,或者是公司发展的方向没有按照自己的方向走,会干得不开心,甚至到最后就不想干了。其实不光是我成立的第一家公司,直到后面成立或者参与的公司,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非常纠结股份的数字,不是不安分,而是不安全感,但是直到最近几年,我才真正的理解到股份的意义。
很多时候创业者会觉得股份的比例等同于分赃的比例,其实,不对,假如一个公司在年底赚了些钱,要分钱,分钱的顺序通常应该是这样的,第一步,先把公司欠的外边的债务还了;第二步,是给员工发工资,或者是预留第二年的几个月到一年的工资,意思就是如果公司第二年不开张、没进账,那至少可以活半年到一年;第三步,是给优秀的员工发大金额奖金,注意,这些优秀的员工可以是股东,也可以不是股东,能者多劳,劳者多得嘛;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才是股东分红,并且股东分红是可以不按照股份比例来分的,如果你确实觉得过于不去,可以来个中国人最喜欢一刀切——平分。
其实,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上面说的第三步,其实很多时候公司的利润是可以通过奖金灵活处理的,这个奖金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有几员工或者合伙人确实能力很强,可以给他们小股份或者是不给股份,但是在奖金上可能比正式的股东分红拿得还多。这种灵活处理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的好处:第一,可以让创造公司利润的一线销售人员会更加的以销售额为导向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第二,可以让销售人员忠诚度更高,因为他不会觉得老板什么事情都不干,当翘脚老板,结果还拿得最多。第三,老板可以找到更好的销售人员,而不用每次都牺牲股份,把管理团队搞得很乱,股权分散,影响公司的决策效率。[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股份的最重要意义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控制权的意义,是什么意思呢?比如现在公司是卖球鞋的,发展得还不错,赚了不少钱,而现在房地产生意还不错,那公司要不要投资房地产行业呢?那这个以股权多少为重要依据的控制权就出现了。再比如,现在有风投想投我们公司,那到底要不要接受这个投资呢?用多少的股份换多少的融资额呢?股权的意义在这个时候就很重要了。特别是一些男性创业者想这辈子建立一个自己的商业王国,那么对于有这种愿景的创业者,股份的控制权意义就更大了。如果大股东愿意,都可以除了留下自己的工资养活家庭以外,所有的分红可以全部给别人,但是这个公司往哪个方向走必须自己说了算。
往往我个人的原则是,谁牵头这个项目谁当大股东,这个牵头人必须是唯一的一个人,必须是一言堂的,而且在项目初期最好这个人的股份能够大于等于67%,能够绝对控股,如果我是次重要的股东,那我会争取到相对控股的34%,如果我是参与这个项目的小股东,那我最少会争取到7%。上面的数字只是一个参考值,在实际项目当中,灵活处理。
不过我在这里要单独讲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纯财务投资人不是合伙人,他们不在公司里做太多的事,甚至连兼职都算不上,只是出钱,对于这样的股东,估值是可以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开一个淘宝店,两个股东,一个财务投资人,一个做事的合伙人,其实初期的实际投资只需要花10万,但是对于财务投资人,可以对单独他把项目估值到100万,他投7万进公司,实际只占7%的股份,而不用总共需要10万,他投了7万就占70%的股份,因为这个时代缺的不是投资人的钱,而是具体做事情的人,特别是和互联网沾边的轻资产项目,这不是骗投资人的钱,而是“行规”,风险投资、股市、众筹都是这样溢价买卖股份的。
高臻臻2006年成立的力美广告部分合伙人照片,他还是发起人之一,结果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放弃的所有的股份,因为当时刚刚搬新家,就拿了公司三把椅子当股份变现回家,结果没想到这家公司后来上市了,那三把椅子结果一把值一个亿!!!这就是当时高臻臻没有理解到股份的意义啊,人生必走的弯路,哈哈哈。
很多创业者还有一点很困惑,到底哪种人适合当股东呢?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才适合当股东。创业初期合伙人最好技能不相同,比如懂营销的和懂产品的两个人就适合当合伙人,如果两个创业者都是搞美工设计的,那就最好不是合伙人关系,而给其中一个比较弱的美工高工资、高奖金或者是给他期权,而不是一来就给他实实在在的股份。
除了上面股份的最基本的控制权和分赃参考的用途以外,我个人觉得股份还有更多的其他的更有意思的用途:
第一:股份是一个投名状
股权是投名状是什么意思呢?拿别人的股份,无论多少一定要“投钱”,因为这是投名状,才能真正的具备话语权,不然拿别人的手短,吃别人的嘴软,迟早要出问题,人性既是如此,如果这个项目做好了,你在分钱的时候,即使你出了最多的力,也不好意思多分,如果项目做不好,你也是第一个被大股东考虑踢出局的人,免费的帮别人做了嫁衣,更重要的是因为你没有投钱,无法很好的划分自己的工作边界,事情做多了,感觉自己股份少了很吃亏,而且还不好意思找别人再多要股份,因为现在的股份都是别人免费给的,事情做少了,感觉自己又很内疚,占着茅坑不拉屎,更重要的是大股东很多时候不会把你当成正常的股东合伙人,而会把你当免费员工,让你很憋屈,有苦说不出,所以,无论多少,一定要给钱,一定要用钱来交这个合作的投名状。
第二:股份是一个社交工具
我来举个例子,如果我有机会和马云接触,我无非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晚辈,也不知道怎么搭讪,也不知道怎么用他,但是我如果开了一个茶楼,马云有一点小股份在里面,我就可以发微信给马云说:“马哥,下个月有时间来茶楼喝喝咱们自家的茶,我们一起还是开个股东会吧”,身份变了,角色变了,不可预知其他商业机会也就多了,万一马云看上我,让我参与他的一个什么好项目呢,所以股份是一个绑定人才和大咖的社交工具。
说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种股权社交就有点像古时候“党派”,我身边大概有十多位各行各业的精英朋友,无论我做什么项目或者是他们做什么项目,无论是台面上的股东还是代持,总是互相参与一份,通过股份把大家的兄弟情谊绑得更牢,特别是在这个商业竞争那么激烈的环境,东边不亮西边亮,总有一两个项目做得好的,更重要的是可以碰撞出更多的商业机会,互相扶持着一起前行。[第二次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第三:股份是对外合作的重要资源
很多人都简单的认为股份主要是对内的,其实股份也可以对外来使用,形成很重要的战略资源。我来举个例子,脑细胞团队是一个靠创意来糊口的团队,专门帮别人做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孵化,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更像是一个文科生的团队,如果要发展壮大,是需要更科学、更数据的支撑的,但是自己建立数据研究部门不现实,也没必要,所以我们选择对外合作。有一家叫达智咨询的上市公司,做了18年的市场调查咨询,服务过众多的世界500强,如果脑细胞要获得它的股份,是不现实的,而它想参与脑细胞获得我们的股份,我们也是不愿意的,但是可以一起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做增量部分的业务,脑细胞的客户需要做数据调查的就放进这家公司,而达智的客户需要做品牌孵化的也放进这家公司,完了再以这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的股份作为参考来分赃,完美。所以,做原有业务的增量,成立新的合资公司的股份是一个对外合作重要的资源接口,刚才上一条,我讲的是股份可以作为个人的社交工具,那么这一条,你也可以理解为股份还可以作为公司和公司之间的社交工具,最终可以形成一大片的关联公司或者是集团公司,小船就逐渐变成了大船,抗风险能力就会更强。
脑细胞用股份外部合作的方法和上市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做大数据业务的支撑板块。
很多年前,我媳妇家有一位生意做得很大的亲戚老前辈告诉我说:“股份其实就是一个数字游戏”,我当时不理解,现在我终于慢慢的明白了,股份确实就是一个数字游戏,重要,也不重要。如果你现在的项目木已成舟,股份设置得很不合理,其实也没有关系,因为有太多正规的办法可以解决,重新进行控制权变更,比如公司有三个股份平分的股东,公司决策效率变低了,那可以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把投票权合并到主要的操盘人的头上,这样做不仅是控制权的问题,如果有风投介入,看到这个公司有唯一的实际的控制人,那被投的概率也会高一些。再比如你想清理某一个不给力的股东,那可以找一位新的财务投资人购买部分他的老股,再增资一部分现金的到公司,或者是合并同类项,把所有的非纯财务投资人的股份装进一个有限合伙公司的壳,再在壳里更加灵活的逐步通过奖金的方式购买那位股东的股权,“踢”某个股东出局或者是变小他的股份,你也不要觉得对不住人家,第一,是为了项目更好的发展,第二,他也可以得到更即时的现金回报。总之,所有的办法不建议玩阴招,而是都摆在台面上,有太多的有法律依据的办法、行规来帮助解决这些股权上的历史遗留问题了,因为股权仅仅就是一个“数字游戏”,如果实在是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欢迎加入脑细胞的付费社群,脑细胞有专门的这块的律师帮你免费的咨询。
老枝花卤的三位创始人:高臻臻、任周、王春,最早的时候因为觉得只是做一个小生意,以分红为主,所以没想那么多,三人股份平分,但是后面随着企业的发展和风投的介入,平分是很不合理且危险的,所以三位签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将投票权汇总给了项目操盘人,目前合作关系非常良好。
花絮:录完了本期节目,高臻臻戏瘾来潮,演了段《脑细胞的股份谈判》
最后还是来例行公事一下,我是只说人话不讲概念,专给中小企业老板们开思维脑洞的高臻臻,欢迎大家关注脑细胞的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号,另外也欢迎各位老板们加入脑细胞的付费社群,我本人将在微信群里24小时有问必答老板们各种商业问题,帮助大家头脑风暴,现在社群已经有1000多位老板在那里一起共同进步了,欢迎您的加入,另外在脑细胞微信公众号本期节目的末尾,我还专门分享了一家公司如果要获得风投,如何来设置自己项目的股份比例等等专题文章,欢迎同学们浏览。
[最后一次插播广告:加微信naoxibaoB加入脑细胞付费社群,每隔几个小时开一次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