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的死期将至,如何寻找出路(一) | 高臻臻的脑细胞

本期核心观点:

传统的实体店将死,而未来的实体店经营思路要360度的大转变才能活下去。从现在开始,线下的零售实体店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开始变成不是主要卖产品了,而是卖体验了,实体店不是一个漂亮点的仓库,而应该是一个展示媒体。

大家好,我是只说人话,不讲概念,专给创业者们开思维脑洞的高臻臻,今天是脑细胞视频节目的第124期。

 

几个月前我和吴晓波老师的合伙人聊过一次,当时他大说特说“新零售”,我说新零售都是大公司玩的,要有黑科技、要有大数据,对于大多数普通老板来说新零售就是个概念而已,不接地气,不实用,而且真正能称得上现象级的新零售案例现在也是屈指可数。

 

所谓的新零售第一案例的盒马鲜生对于大多数创业者、个体户老板来说都是无法直接借鉴和执行的,不过,最近,我的想法有点改变,我将花三期脑细胞节目的时间来详细讲讲我理解的“新零售”和大量的国外的新零售的可借鉴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有所启发,因为传统的实体店将死,而未来的实体店经营思路要360度的大转变才能活下去。[第一次插播广告:加微信naoxibaoC加入脑细胞老板社群,每隔几个小时开一次脑洞

 

我们来想一想,在过去的两百年里,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的创新,从灯泡到纳米技术,从马车到飞机到高铁,然而我们衡量零售行业的成功标准自1861年鲁明戴尔百货公司开业以来就没有发生过变化,还是每平方米的销售额、人均销售额、门店销售额增长率、库存等等指标,从来都没有变过。

 实体店的死期将至,如何寻找出路(一) | 高臻臻的脑细胞

 

知名零售购物中心开发商盛智文曾说,商场的设计标准通常规定70%是零售,30%是娱乐,但是现在,应该要颠倒这一比例了,购物中心一定得是娱乐第一,零售第二。他认为,不重视娱乐的话,人们根本就没有理由进商场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

你现在去商场的话还是单纯去买东西的吗?

我们和以前去商场的动机完全变了,现在去商场是为了去吃东西,去看电影的,是为了去带孩子去玩的,我甚至还听说一些爷爷奶奶在炎热的夏天带孙子去商场就是因为捨不得在家开空调,而去吹免费空调的,更夸张的是带孙子去商场里的超市免费吃水果试吃的,然后自己就不用买水果了,反正小孩子也吃不了多少……。

 

不管这些具体去商场的动机是什么,但是都慢慢变得和商品无关了,吃东西、看电影、吹空调都是体验动机,也就是盛智文说的实体店要娱乐第一。

 

实体店的死期将至,如何寻找出路(一) | 高臻臻的脑细胞

 

但是不幸的是,现在的零售企业还在延续100多年前界定实体店好坏的标准,从股东到员工都在追求”坪效“这个指标,因为传统零售思维认为,产品若不能大卖就不应该白占位子,卖东西就应该货卖堆山,不应该浪费每一寸面积,正因如此,一大堆独特、有趣、有创意、很时尚的概念、产品或者是玩法无法进入实体店的销售区,“坪效”这一根生蒂固的观念给所有的创意和进步都泼了冷水。

 

而且坏就坏在,销量越差,对于每平方米生产力的执念就越深,于是就越来越不景气,实体店变得更加平淡无聊,销量也就更低。因为每一家零售店都在遵循同样的指标,久而久之,每一个零售门店、超市、商场都长得大同小异,消费者就会觉得无聊,还不如去网购,网上货品还更多。

 实体店的死期将至,如何寻找出路(一) | 高臻臻的脑细胞

 

在以前的时代,消费者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稀缺性,能买到东西都不错了,要找到可替代的产品是有难度的,而在现在的这个互联网数字化的时代,稀缺性不再是一个大问题。

 

比如淘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东西,而且消费者还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商品的排序,可以非常快的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商品。

 

所以,在这个商品过剩、同质化非常严重,而挑选商品又极为方便的年代,大部分的商品稀缺性卖点已经没有了,要靠自己产品本身所谓的一些稀缺性的产品卖点继续前行将越来越艰难,除非你是卖专利药品或者某些非常特殊的产品。

 

我在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这里并不是说产品和供应链不重要,好的产品只是零售行业最基本的要求。

 

实体店的死期将至,如何寻找出路(一) | 高臻臻的脑细胞

 

那零售商们单纯的卖产品走不通了

该怎么办呢?

未来零售的核心差异化打造比拼的点应该是在“销售体验”上大做文章,围绕着产品设计出独特的、精彩的体验,卖东西的方式才会最终会把你和竞争对手给区分出来。

 

优秀的零售商会在创建商业模式之前就会考虑实体店门店的现场体验,而不是寄希望于卖出产品、赚取不断减少的商品差价,实体店的体验会变成零售商卖的主要产品。

 

现在的零售商把太多时间花在了产品上是错误的,它们买货、存货、搬货、卖货、逐个登记,它们涨价、降价、卖出、回收,然后每个月甚至每天盘点一次。

 

大多数零售公司花费了太多的资源来处理产品搬运和维护的问题,让顾客体验沦为一种点缀,现在不少的零售商口头上说要做好客户体验、客户服务,但是从思想的根源上就注定了他们根本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

 实体店的死期将至,如何寻找出路(一) | 高臻臻的脑细胞

 

从现在开始,线下的零售实体店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开始变成不是主要卖产品了,而是卖体验了,实体店不是一个漂亮点的仓库,而应该是一个展示媒体,我线下的体验好,你对我的品牌有好感了,你今天在不在我实体店里买东西都无所谓了,你可以自己回去淘宝京东,或者在品牌方的APP、官网上下单,反正网上的销售渠道也都是我的货,客户反正跑不掉。

 

线上和线下应该同时发力实现营收,但是线下主要做“营”,而线上主要做“销”,每一个实体店都会有自己的线上销售的渠道,这也是传统实体店的生意不好了,但是互联网企业却开始拼命的进行线下扩张的原因。

 

现在新零售的标杆案例盒马鲜生,虽然是实体店,但是实体店更多的是为了做好体验,做好线下消费者引流,而在线上下单买他们家东西的人比去线下实体店买东西的人多得多。

 

第一次去实体店,体验还不错,就会建立信任,但是毕竟去线下不便捷,不过因为信任,会导致后面十次消费都是在网上完成,把盒马鲜生线上和线下看为一个整体的话,就是增加了盒马鲜生的总营收。

 

实体店的死期将至,如何寻找出路(一) | 高臻臻的脑细胞

 

所以未来就如马云说的,将来将没有电子商务,只有商务,每一个线下的实体店都会有自己的网店,线下就是用来吸引客户和黏住客户的地方,而线上才是带来更多交易行为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新零售

 

未来的实体零售空间和现在的不同,不再是购物行为的终点,而是变成了起点。实体店体验会促使消费者和品牌在网上建立长期的关系。门店会提供身体、情感和智力上的强大体验,促使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品牌记忆,而真正产生消费和復购的地方可以是在任何地方,可以是淘宝店、京东店、官网、公众号,甚至是户外广告上的二维码。

 

因为今天信息量比较大,我把关键性结论小结一下。

 

 1、只是囤货、卖货的实体店在未来很有可能被淘汰。

 

未来实体店的核心不是卖货,而是变成一个广告媒体,卖的是体验,所以实体店要减少库存,而不是仅仅的堆货囤货,把商品信息更多的放到网上去,而把实体店的空间和员工的精力用到用户体验上去,要和消费者在实体店里玩起来,具体怎么玩起来,接下来的几期脑细胞节目会详细用案例来解读[第二次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2、真正的销售场所是在线上。

 

未来的实体店线下通过良好的体验吸引消费者,和消费者建立信任,以及品牌连接,而真正的销售场所是在线上。

 

未来的每一个实体店都应该有自己的网络销售渠道,实体店空间是有限的,经营是有天花板的,而线上是没有这些限制的,新零售才能实现线上线下的彻底融合,而根据一些成功的新零售案例的经验,每新开一个体验良好的实体店,会带来线上销售额4倍的增长。

 

唉,今天确实不好意思了,虽然我是不讲概念,只说人话的高臻臻,结果今天说的全是概念,但是我觉得这些概念是有意义的,因为节目时长有限,接下来的两期期节目,我将全部围绕着今天的概念来讲具体的让人大开脑洞的案例,告诉大家什么叫真正的体验很好的实体店。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新机会——补给经济 | 高臻臻的脑细胞

本期核心观点:

我们日常的购物里,几乎50%的购物都是补给式购物,这里蕴含了一个巨大的商机,甚至是颠覆性的商机,叫“补给经济”,但是,不少人并没有引起重视。

大家好,我是只说人话,不讲概念,专给创业者们开思维脑洞的高臻臻,今天是脑细胞视频节目的第123期,今天咱们来聊聊不少人都还没有意识到的补给经济

 

自从我老婆生了二胎,全家人包括保姆都围着孩子转,老婆虽然很给力,但是还是免不了时不时的小抱怨,比如我家几乎天天都在用京东到家买菜,又便宜,送货又快,操作又简单,但是我老婆还是嫌累嫌麻烦,说每天都要想吃什么,买什么菜,想让我把每天买菜这个工作接过去,我每天工作那么忙,哪有心思干这个事情呀,但是又不能不有所表示,安抚安抚老婆心里的不平衡,好吧。

我说:“那我把每个月网上买狗粮的事情给承包了吧。”然后我就开始每个月去淘宝买狗粮了。

 

看似简单,其实真还麻烦,虽然狗粮的型号是固定的,但是有些店有活动,有些店没活动,还要花几分钟选择选择在哪家买,不是我为了节约,而这是我持家的处女座老婆摊派的任务,必须买最便宜的,而且不准囤货,一次只能买一袋,一定要买最新鲜的,这样的场景,男人可能感触不多,但是女人的感触应该是非常深的,其实,这里蕴含了一个巨大的商机,甚至是颠覆性的商机,叫“补给经济”。[第一次插播广告:加微信naoxibaoC加入脑细胞老板社群,每隔几个小时开一次脑洞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新机会——补给经济 | 高臻臻的脑细胞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新机会——补给经济 | 高臻臻的脑细胞

 

大家可以仔细想想,我们日常的购物里,几乎50%的购物都是补给式购物,牙膏、卫生纸、狗粮、调味品、米、牛奶等等,长期重复购买,不需要每次购买都去研究太多的品牌信息、不需要研究太多的产品功能,当补给一样东西的时候还好,但是老是循环着去补给家里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时候,还是挺痛苦的一件事情。

 

还是那句话,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需求所以谁能够实现并推广开一键式购物、傻瓜式补货,谁就有可能吃下规模巨大的补给经济的市场

 

最恐怖的还不是这个市场规模,而是当你的产品进入快速补给通道的时候,是很爽的,躺着收钱,但是一旦你进入不了补给通道,你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傻瓜式补货大幅的缩短了消费者的购物路径,一旦选择了一个产品,就很难得再去搜索、查找其他的竞品了。

 

而且以前传统商业模式下的经销商、批发商等等中间环节也通通失去了价值,并且现在所有的针对消费品的营销策略也将在十年内变得一文不值,这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一切正在悄悄的发生。

之前,国外版的淘宝亚马逊推出了一款神器DashButton(一键购物按钮),其实就是一个上了电池的塑料按钮,可以链接wifi和蓝牙,用手机可以进行设置,而这个按钮的背面有双面胶,你可以贴到所有你想贴的地方,这个按钮在亚马逊的价格是4.99美元/个(相当于30元人民币左右一个),我相信这东西在中国的生产成本极低,那具体怎么用呢?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新机会——补给经济 | 高臻臻的脑细胞

 

比如我在我家马桶上粘了一个这个按钮,我上厕所的时候,突然看到卫生纸快没了,我只要一按按钮,按钮通过wifi就直接在亚马逊网站上下单了,下单的商品就是我之前在手机上设置好的卫生纸品牌,而付款是在我绑定的信用卡上直接抵扣,而亚马逊收到订单以后,会立马通知我家附近的配送站,类似京东到家或者是盒马鲜生的仓库,在30分钟以内,卫生纸就送到了。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新机会——补给经济 | 高臻臻的脑细胞

 

同理,我可以在我家洗衣机上也贴一个按钮,一按就可以立马送来洗衣液,厨房也可以贴几个,分别可以送酱油、面、米等等,我家二胎老二的尿不湿、奶粉,狗的狗粮、乌龟的龟粮,都可以通过一键式的购买实现补给,真的是太方便了。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新机会——补给经济 | 高臻臻的脑细胞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新机会——补给经济 | 高臻臻的脑细胞

 

方便是方便了,但是这样的做法就等于把所有的竞争对手的门给堵死了。

 

事实证明,一键购物按钮只是第一步而已,这是一个更为宏大的创新平台,即一键补给服务(DashReplenishmentService)中的第一步棋,亚马逊这项野心勃勃的技术应用可以把感应器直接安装在产品上,不需要用户点按钮就可以自动触发补给订单了。

 

比如在打印机上内置一个功能,把传感器和亚马逊下单挂钩起来,当打印机纸快用完的时候,纸自己就送过来了,亚马逊目前已经对所有厂商开放了这个接口,任何商品的厂商都可以调用这个功能来打造自己的全自动的“补给服务”。

 

目前,兄弟墨盒、惠而浦(Whirlpool)和通用的洗衣机、烘干机,Gmate智能血糖仪,以及三星的很多商品中都调用了亚马逊的这个自动补给的接口,实现全自动补货,你就说竞争对手或者是以前的传统思维的经销商害怕不害怕,这是一盘大棋。[第二次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新机会——补给经济 | 高臻臻的脑细胞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新机会——补给经济 | 高臻臻的脑细胞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新机会——补给经济 | 高臻臻的脑细胞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新机会——补给经济 | 高臻臻的脑细胞

这几年,物联网的概念很火,但是大部分人都觉得好像和自己的生活无关,其实前面我说的这些都是物联网最简单的应用,现在,地球上大概有250亿的互联设备,比如手机、电脑、智能手环等等,250亿听起来好像很多,但是在未来的十年内,这个数字将暴增到5000亿,会囊括我们很多现在无法想象的东西,比如有可以监测生命机能的数据并传送给医疗服务人员的药片、机械植入器、测量和预测脱水或心力衰竭等生理条件的服装。

 

现在还没有生命的、没有联网的、“不会说话”的场所和物体有可能变成我们生活中智能的沟通要素,而这些设备收集的数据,会帮我们做大量的决策和建议,它们将有能力决定哪些产品需要购买、何时购买,会根据即时、实时的数据来提议去哪里去买这些产品最好,以及以什么价格去买。

 

这些互联设备会形成一个人工智能层,其实就是我们的外置消费者大脑。据国外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们现在忙着做的消费决策中至少有25%都将会全部转交给科技去做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新机会——补给经济 | 高臻臻的脑细胞

这个新情况会给营销人员带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难题。你怎样把洗衣粉卖给一个按照既定程序只认某个牌子的人工智能机器?如果你是青岛啤酒,而放在冰箱里的传感器按照既定程序补充的是百威啤酒,那你如何迎合这枚传感器的喜好?

 

如果你是阿迪达斯,而顾客穿的耐克跑鞋能在达到一定的使用程度的时候再自动订购新一代的跑鞋,那你如何争取这些顾客?如果你是家乐福、沃尔玛,当类似亚马逊的一键补给服务存在于世界上大多数产品的时候,你如何能拥有这个市场的一小部分?

当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不再亲自购物时,你该如何争取这些顾客呢?实体店里的推销、优惠券吊牌、展架、促销活动等传统促销手段几乎吸引不了那数百个负责管理我们日常生活的消费设备,它们是联网的、不带感情的。各种产品的营销人员不久之后就都得思考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问题:所有的购买路径都不复存在了,我们如何向消费者推销产品?

具体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或许,你可以现在就开始考虑是否做一个自己品牌的”一键下单按钮“,或者抢先在中国做一个补给经济的一键下单的平台,无论怎么样,都希望今天的节目能够给你有所启发,万一你找到了“历史的缝隙”了呢?

营销干货:不打折不好卖怎么办?(值得收藏)| 高臻臻的脑细胞

本期核心观点:

打折和降价本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福利,但是打折的次数多了,很容易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样做促销才能抓住用户的心。

大家好,我是只说人话,不讲概念,专给创业者们开思维脑洞的高臻臻,今天是脑细胞视频节目的第122期,今天,咱们来聊聊如何打折

 

打折可能是大部分商家老板的心中之痛,不打折卖不掉东西,打折又亏本,最关键的是几次打折以后,就再也恢复不到原价去销售了,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打折促销其实只是营销手段中最low的一种方式,长期打折,其实吸引的都是价格敏感型的客人,而损失的是价值敏感型、为了品质而来的优质客户,为了低价而来,也必将为了别人家的低价而去,那有什么办法能够不打折又能卖得出去东西呢?今天我将来分别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办法一:巧用对比效应

 

假如你开了一家服装店,服装店里有一件男士服装,质量不错,售价1000元,但是卖的不好,有什么方法能让这个滞销的商品更容易卖出去呢?

 

最不懂营销的人会回答:打折销售呗,直接促销。但是其实这种做法是下下之策,损失了企业利润,而且长久打折,会对品牌极为损伤。

 

也许你有些小聪明会回答说:干脆把价格标为2000元,然后再打五折用1000元卖出去。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是这种做法不太道德。

 

或者你看过那本著名的书《影响力》,你可能会说:干脆直接涨价到10000元。可能越贵他们越容易买。但是其实消费者只有在对产品非常不了解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才可能奏效,比如珠宝、艺术品、古董这样的商品。

 

营销干货:不打折不好卖怎么办?(值得收藏)| 高臻臻的脑细胞

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在这件夹克的旁边挂上一件质量较差的夹克卖1500元。这样的话消费者对两者进行比较后,更有可能买走那件1000元的夹克,因为在比较之下,它显得物美价廉。这就是对比效应。

 

威廉姆斯-索诺玛公司是一家美国著名的厨房用品公司,多年以前它推出了一款家用面包机售价279美元。产品推出后无人问津,毕竟当时大家更习惯在面包店里买新鲜面包。

 

一般来讲这款面包机应该面临着停产的命运了,但是该公司负责人不但没有停产面包机,并且还推出了一款新的面包机。容量更大,价格也更高,售价高达429美元。新品上市之后,原来滞销的面包机销量迅速上升了。

 

其实对比效应的应用还有很多,特别很多广告公司也很善于利用对比效应制造视觉冲击,用对比效应来代替促销,在某些场景和商品下,可能比促销效果更好。[第一次插播广告:加微信naoxibaoC加入脑细胞老板社群,每隔几个小时开一次脑洞

办法二:蹭热点事件来变相打折

 

日本在1997年的时候,消费税税率从3%提高到5%,消费市场因此陷入低迷。当时,日本伊藤洋华堂为了摆脱萧条的经营状态,零售界的大神铃木敏文提出开展“返还5%消费税”的促销活动。伊藤董事会的绝大多数人听了这个建议就像听到了天方夜谭一样觉得不可思议。

 营销干货:不打折不好卖怎么办?(值得收藏)| 高臻臻的脑细胞

 

那时候,即使让营业部门为产品贴上降价10%甚至20%的促销标签,对销售情况也没有太大帮助,所以大家都在质疑区区5%的促销能激起多少浪花。 虽然铃木敏文据理力争,但是董事们仍然坚决不同意。于是铃木敏文只好退而求其次,提出:“不如就拿去年因北海道拓殖银行倒闭,消费市场跌入冰点的北海道市场做试点吧。”

 

结果活动一经推出,立刻得到了当地顾客的热烈反响,公司当即决定从第二周起把返还消费税的促销活动推广至全国,最后营业额同比上年增长了60%。其中销量靠前的大多是单价好几万日元的高价产品。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2008年,原油价格再创新高,汽油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针对这一情况,日本伊藤洋华堂推出了赠送“汽油优惠券”的活动。

 

活动期间,顾客的购物金额每达到5000日元就可以获赠一张每升优惠10日元的汽油券(最多50升)。其实逻辑上这一活动等同于九折促销。根据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直接9折和送汽油优惠券两种方案应该带给消费者同等的满足度。但是,赠送“汽油优惠券”的活动期间的全店营业额却同比上年增加了20%。这是直接9折降价促销无法达到的效果,其实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吃火锅送2瓶啤酒和直接打9折的感知是不一样的,而啤酒的成本还比9折更便宜,但是消费者会觉得2瓶啤酒比9折更实在,感觉更好。

 

营销干货:不打折不好卖怎么办?(值得收藏)| 高臻臻的脑细胞

火锅

啤酒

营销干货:不打折不好卖怎么办?(值得收藏)| 高臻臻的脑细胞

所以,消费者都是感性的,如果有合适的赠品,比如抖音上的一些网红产品,比如哈拉杯,切水果的神器等等用于当赠品,可能效果比直接打折效果会更好。[第二次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办法三: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日本7-Eleven便利店曾经把饭团的售价降至100日元,但降价带来的热度却仅仅维持了半年。产品研发负责人提议再来一次降价,推出更便宜的90日元的饭团,因为他从100日元饭团的降价热销经验推测:“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消费者更喜欢价格低廉的产品。” 

 

营销干货:不打折不好卖怎么办?(值得收藏)| 高臻臻的脑细胞

 

但仔细研究各种销售数据可以发现,即使在物质富足的时代,消费者对新事物、新产品仍然具有非常敏锐的触觉,一旦发现便立刻为之吸引。之前100日元饭团的畅销主要是因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价格区间,顾客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买到曾经标价130多日元的饭团,所以体验到了新鲜感,达成促进购买行为的效果。但如果再一次下调价格,只会令顾客觉得商家黔驴技穷,是在重复毫无新意的伎俩。 

 

所以,7-Eleven这一次不仅没有降价做促销,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黄金鲑鱼、盐渍鲑鱼子等比普通饭团更高端的食材,推出定价接近200日元的特色饭团。

 

这对于便利的饭团来说,可谓是破天荒的价格,如果站到商家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确实是风险是很大的,低价促销都卖不动,现在还要高价卖,但是如果“站到消费者角度”来看,情况完全不一样,午餐时间,顾客在便利店购买便当和饮料的花费大致在500日元出头一点(30人民币左右)。如果购买两个170~180日元的高价饭团,再搭配味噌[cēng]汤或其他饮品的话,总价也基本能保持在500日元左右。如此一来,既不超出预算范围,又可享受到高端食材的新式饭团,必定能引起顾客的购买兴趣,显然具备尝试的价值。而这也正是揣摩顾客心理所得出的结论。结果,这款“特色饭团”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当年饭团类销售额的增长率同比上一年度也达到了两位数之高。

营销干货:不打折不好卖怎么办?(值得收藏)| 高臻臻的脑细胞

饭团

营销干货:不打折不好卖怎么办?(值得收藏)| 高臻臻的脑细胞

所以,很多时候,价格并不是拍脑袋的降价或者定个天价,而是要去深刻的洞察消费者的心理,打折降价绝对不是唯一的选择。

办法四:就算要打折,也绝不出现折扣的字样

打折是大多数商家普遍使用的促销手段,一般的活动打个8、9折,遇到大促就搞个3、5折。久而久之,顾客就觉得“这个产品只值这个价”,不打折就卖不出,而不是捡到便宜的感觉。这就要求商家要选好打折促销方式,特别是绝不要出现折扣字样。

方式一:低价高购

A:“130元的商品7折出售”

B:“花90元可获得原价130元的商品”

大家感受下哪个促销更有吸引力?

 

其实两种促销力度都是7折,但后者采用的“低价高购”的变相折扣,40元的落差给顾客的冲击更大,让买家有“捡到便宜”的感觉,保证了产品在顾客心中的价值。

 

在折扣力度不大的情况下,建议将单价较高商品的优惠价格直接标出,可以更好的刺激顾客购买。

 

 

方式二:买X送X,买X付X

买一赠一、买二付一都是这种形式,其实是变相打了5折或者是7折左右的价格。这种玩法可以吸引一大批爱囤货的顾客,也会出现几个人凑单购买的情况,能给店铺吸引一波流量。

 

而且由于一次要买好几个同款单品,这种打折方式非常适合消耗型产品促销,例如洗衣液、卫生纸等日用品,面膜、爽肤水等化妆品或者是零食、粮油、饮品等食品。

 

 

方式三:满减

满减比起直接打折有一定的门槛,需要买够多少才能减去多少的金额。传达给顾客的并不是单纯的降价甩货,而是“薄利多销”,你买的多就给你算便宜一些。有的顾客会为了凑单拉动其他人购买,可以很好地带动销售并给店铺获取新流量。

 

 

方式四:买赠

买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送优惠券,二是送小样、配件、试用装。

 

发放优惠券让顾客享受折扣的福利同时带动顾客的复购。赠送产品除了给顾客作为打折优惠,还可以作为推广新产品的渠道。新产品的小样加在赠品里送给顾客,顾客满意,复购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

 

 

方式五:会员折扣

会员专享的折扣虽然也是粗暴的降价,但是会员专享并不会因此而去贬低商品的价值,因为他们有了正当的理由——我是会员,我理应享有更加优惠的价格,而不是因为产品质量不行或者卖不出去了才给我优惠。

 

当顾客形成这种认知时,会员身份不仅成了省钱的工具,还给他们增添了一种“会员光环”。当顾客有这种“会员光环”的时候,会更加乐意将商家介绍给身边的人。

 

相比简单粗暴的打折给顾客带来的“质量不好,只能贱卖”问题。以上5种隐形的打折方式,更能给顾客营造一种“捡到便宜”的感觉,既能拉动复购,又不贬低自身产品的价值,反正一句话,就算要打折做促销,也永远不要出现几折几折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