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是骗人的吗?如何把普通生意改造成众筹模式?(还真敢说)| 高臻臻的脑细胞

 

 

本期核心观点:

众筹是骗人的吗?我开始的时候真觉得是,结果后来认知变了,今天分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到底哪些人喜欢众筹,为什么要众筹;第二部分:如何把一个普通生意改造成众筹模式。

提示:加入脑细胞社群或者订阅《高臻臻7分钟商学院》,请加微信公众号:脑细胞

 

众筹是骗人的吗?

 

众筹是骗人的吗?最早的时候,我个人觉得众筹就像一些骗人的p2p,先把别人的钱给“忽悠”进来,不管项目最终做得怎么样,甚至是死了,不管最终能不能给众筹者兑现回报,操盘人在收到众筹人的钱的那一刻就可以直接分钱了,然后宣布项目失败,公司破产。我当时就在纳闷,明知道风险那么大,却还那么多人去众筹,难道是傻子太多,骗子明显不够用吗?

 

后来我发现,存在即是合理,很多众筹项目,众筹平台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我今天就来说说我理解的众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我来说说到底哪些人喜欢众筹,为什么要众筹,第二部分,我将用案例来说明,如何把一个普通的传统生意改造成众筹模式的项目,加速这个项目的发展。

 

到底哪些人喜欢去花钱众筹?

 

今年年初的时候,因为脑细胞的一个子项目可能会涉及到众筹,我专门去了北京、上海走了一大圈,拜访了很多众筹平台的创始人,了解了不少众筹的内幕。现在的众筹主要分为产品众筹和股权众筹,这个股权未必是真的股权,更多是以分红权为主。产品众筹为主的比如有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相当于商品预售;股权众筹为主的比如有开始吧众筹、多彩投等等,他们特别在民宿旅游板块做得非常好,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时我潜伏到他们的一个民宿众筹项目的微信群里面,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一个小酒店居然众筹到了3000多万,我还反复数了好多遍,确实是3000多万,真的是太猛了,到底是哪些人在众筹呢?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潜伏在众筹群里的微信截图,要知道截图中的B档是30万/份哦,大家就跟抢白菜一样在疯抢,短短的3、4个小时一酒店就众筹了3000多万!!!

众筹是骗人的吗?如何把普通生意改造成众筹模式?(还真敢说)| 高臻臻的脑细胞

众筹是骗人的吗?如何把普通生意改造成众筹模式?(还真敢说)| 高臻臻的脑细胞

 

经过和众筹平台的创始人聊天,了解到原来这些民宿酒店众筹平台最早的时候都多多少少有一些p2p平台的背景,有大量喜欢p2p投资的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大多是女性,一般都是江浙沪企业老板的老婆这样的群体,平时在家没事干,而且有迫切的需要拥有社交货币这样的心理需求,比如你掌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坐拥几千万上亿的家产,大钱有你老公看着,你不敢乱花,但是“小钱”花个几万,几十万众筹一个酒店还是可以的,而且对外可以出去吹逼:“我最近在西藏投资了一个酒店,到时候请姐妹们免费来玩”,她们需要这样的虚荣心的满足,需要这样的社交货币,而且对于她们来说这笔投资也是划算的,因为第一有众筹平台的风控管理,虽然不能保证众筹的项目100%的不死,但是至少相对安全,不是骗子项目,总比自己胡乱投资项目靠谱。第二,这笔钱相当于存钱,存100元,第三年的时候可以取115元回来,比放在银行让钱纯贬值强。第三,众筹的酒店,每年可以免费去住一段时间,或者是有vip特权的待遇,至少带着姐妹们去住酒店的时候,门童可以准确的叫出自己的名字:“陈姐,您来了,给您和您朋友留的是最好的房间,饭菜也给您准备好了,是您最喜欢吃的”,在姐妹面前倍儿有面子,虚荣心是空前的满足。第四,在自己老公面前也会多少有一些更多的存在感:看吧,老娘现在也独立了,也投资了酒店,牛逼吧。[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由于这帮一线城市的富太太们基本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家里已经有了不少房产,要赚钱收房租、卖房子都比众筹来得快,来得多,所以,她们不是那么看重现金回报,而更看重这种参与感、更看重这种心理满足,她们是众筹游戏的忠实粉丝,存在即是合理,这也正是为什么三四线城市的众筹群体不是那么多的原因,因为她们更看重现金回报,而众筹未必是一个回报丰厚并且安全的选择。

 

众筹是骗人的吗?如何把普通生意改造成众筹模式?(还真敢说)| 高臻臻的脑细胞

陈赫前妻许婧的众筹项目,截图时已经众筹了1500多万

 

而另外一方面把自己的项目拿去众筹的人,也正好可以利用富太太们的闲钱来实现他们的梦想、情怀,而且通过众筹平台还可以起到宣传作用,可以让一个酒店获得第一批忠实的种子用户,这些种子用户不仅是体验者,还是口碑的传播者,因为这些众筹者很多都是富太太圈、名媛圈、闺蜜圈的意见领袖,对一个初创的项目是极好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供需关系就成立了,所以正规的众筹并非骗人,而是符合这个时代发展要求的产物。

 

好了,上面我分享了众筹的核心价值是第一是追求心理回报,第二才是现金回报,依据着这样的心理、人性,其实是可以尝试把自己的项目改造成众筹项目或者是变通的众筹项目的,我接下来将用两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

 

酒吧的众筹的模式

 

十多年前,我就听说了一个故事,一些酒吧还没有开张,创始人就开始赚钱了,他们利用的就是众筹,只是在那个年代,还没有“众筹”这样时髦的词语。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我来举个例子,例子中的数字是我乱说的,只是为了让大家好理解,比如我是一个酒吧的创始人,我总共花了10万,拿下了铺面,然后又做了简单的装修,基本符合可以开业的状态了,这个时候我自己给这个酒吧估值100万,然后我出让30%的股份出去,但是这30%不是给一个人的,而是分给10个人,相当于一个人出3万就可以拥有这个酒吧3%的股份,好了,这个时候我酒吧还没有开业,但是我已经收了30万,去除我最开始投入的10万,相当于已经赚了20万的纯利润,不仅如此,我还拥有了10个免费的酒友业务员,这10个股东除了自己来喝酒还会带大量的朋友来喝酒,酒吧就这样慢慢做起来了,这是骗人吗?不是,这是溢价估值再众筹的玩法,是正常的商业逻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取所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酒吧都有大量的股东的原因,原来经常听说的喝酒喝成酒吧股东的故事原来是真的。[第二次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去年的时候,我和朋友一起做了一个微整形的项目,就采用的是这种酒吧众筹模式的玩法,结果40天时间就从0起步,营收了90万,现在这个项目已经遍布了中国的6个省,盈利状况相当良好。但是这类众筹也有局限性,不适合所有的行业,它只适合产品单一和产品暴利的行业,比如像上面分享的酒吧、美容院、整形医院是适合的,但是像餐饮就不适合,因为产品线太长,利润太低,无法支撑太多股东来分享利润。如果你还想进一步的了解这个微整形的项目的众筹是具体是怎么做的,可以关注脑细胞的微信公众号,然后回复关键词“众筹”,可以提供这个微整形项目的具体众筹合同给你参考

 

红酒酒窖众筹模式

 

我接下来要分享的是一个变通过后的众筹项目,我有一个朋友是开红酒酒窖的,他之前跟我说了一个现象,说现在朋友圈里的很多美女朋友,也不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工作的,感觉她们特别白富美,每天全世界到处旅游,天天朋友圈里秀自己经常出入各种高大上的场合,其实她们并没有太多钱,但是她们总找得到为她们买单的男人,我朋友说他想利用这帮美女朋友来为他的红酒酒窖赚钱,结果后来她还真这样做了,并且效果还不错。

 

通过第一部分的分享大家已经知道了众筹其实更多的是满足的是心理需求,所以这位朋友先找来了十位没有“正经”工作,喜欢在朋友圈里秀高品质生活的美女朋友,然后也不需要她们出钱或者出少量的钱就变成了这个红酒酒窖的小股东,这些女生也很开心啊,因为红酒酒窖就是非常好的社交货币,可以吸引她们身边的男性朋友过来消费,双方也都有面子,而这个女生享有的是这个酒窖的分红权或者是业务提成,最关键还给无所事事的自己找到了一个不low的事业标签。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酒托”吗?你当然也可以说这是酒托,但是这是有高级感、有品质的酒托,而不是玩仙人跳的专门骗人为目的的酒托。现在的时代变化太快了,很多有思想的女性是非常渴望这种社交货币的,所以她们会去学插花、学烘焙、学品红酒、学珠宝鉴定,而这种心理恰恰是和众筹内在的心理是一样的人性心理,是可以把这种心理需求结合到商业上的

 

我是只说人话不讲概念,专给中小企业老板们开思维脑洞的高臻臻,欢迎大家关注脑细胞的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号,另外也欢迎各位老板们加入脑细胞的付费社群,我本人将在微信群里24小时有问必答老板们各种商业问题,帮助大家头脑风暴,现在社群已经有1000多位老板在那里一起共同进步了,让咱们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一起摸着石头过河。[最后一次插播广告:加微信naoxibaoB加入脑细胞付费社群,每隔几个小时开一次脑洞]

人性:对于创业者股权到底怎么设置才算合理?(值得收藏) | 高臻臻的脑细胞

 

本期核心观点:

关于如何合理的分配股权才合理?高臻臻将用说人话的方式说说股权如何设置?如何分红?股份除了分配还有其他的什么“人性”上的意义?

提示:加入脑细胞社群或者订阅《高臻臻7分钟商学院》,请加微信公众号:脑细胞

 

大部分创业者对股权的理解是不深的

 

关于创业者如何设置股权的问题,在网上这类的文章很多,但是我个人感觉都讲得特别的学术或者特别专业,对于没有太多这方面实践经历的创业者来说,看了也是白看,还是不能get到股权的那个最核心的“人性”的点,我今天就用说人话的方式来说说我个人对股权问题的理解

 

记得我十六年前成立第一家公司的时候,特别纠结,到底给多少算合理呢?因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做网站设计,没有什么硬件投入,电脑是小伙伴们自己的,因为在自己住的出租屋里办公,相当于办公室成本也没有,整个项目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钱,那到底该给小伙伴们多少股份呢?当时很幼稚,想得特别多、特别远,比如未来如果发展成全国最大的网站制作公司的话,现在如果平分股份的话,会不会影响公司方向性的决策,而且万一上市或者是被并购了,自己会不会很亏,如果我强要90%的股份,只留给其他的小伙伴10%,他们也不会不同意,但是会不会心理上不平衡,甚至会直接说不干了,最后,碍口饰羞的我还是用了平分法来分配股权。

 

人性:对于创业者股权到底怎么设置才算合理?(值得收藏) | 高臻臻的脑细胞

高臻臻2003年创业校园便利店网站(ShopAtSchool.com)时的照片,校园便利店网是一个校园电商购物网站,那时还没有淘宝,快递也不流行,这也是高臻臻的第一个有形的办公室,他和他当时的女朋友就在眼前的这张办公桌上睡了2年多。

 

这个案例,估计很多人都深有共鸣,无论给别人多少股份、给自己留多少股份,都会感觉没有安全感,特别想找一个固定的公式或者是参照一劳永逸,其实纠结股份数字的创业者并不是“贪心”,而是没有安全感,怕自己最后被别人玩出局了,或者是公司发展的方向没有按照自己的方向走,会干得不开心,甚至到最后就不想干了。其实不光是我成立的第一家公司,直到后面成立或者参与的公司,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非常纠结股份的数字,不是不安分,而是不安全感,但是直到最近几年,我才真正的理解到股份的意义。

 

股份和分赃比例并不是划等号的

 

很多时候创业者会觉得股份的比例等同于分赃的比例,其实,不对,假如一个公司在年底赚了些钱,要分钱,分钱的顺序通常应该是这样的,第一步,先把公司欠的外边的债务还了;第二步,是给员工发工资,或者是预留第二年的几个月到一年的工资,意思就是如果公司第二年不开张、没进账,那至少可以活半年到一年;第三步,是给优秀的员工发大金额奖金,注意,这些优秀的员工可以是股东,也可以不是股东,能者多劳,劳者多得嘛;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才是股东分红,并且股东分红是可以不按照股份比例来分的,如果你确实觉得过于不去,可以来个中国人最喜欢一刀切——平分。

 

其实,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上面说的第三步,其实很多时候公司的利润是可以通过奖金灵活处理的,这个奖金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有几员工或者合伙人确实能力很强,可以给他们小股份或者是不给股份,但是在奖金上可能比正式的股东分红拿得还多。这种灵活处理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的好处:第一,可以让创造公司利润的一线销售人员会更加的以销售额为导向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第二,可以让销售人员忠诚度更高,因为他不会觉得老板什么事情都不干,当翘脚老板,结果还拿得最多。第三,老板可以找到更好的销售人员,而不用每次都牺牲股份,把管理团队搞得很乱,股权分散,影响公司的决策效率。[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分多少股份算合适

 

股份的最重要意义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控制权的意义,是什么意思呢?比如现在公司是卖球鞋的,发展得还不错,赚了不少钱,而现在房地产生意还不错,那公司要不要投资房地产行业呢?那这个以股权多少为重要依据的控制权就出现了。再比如,现在有风投想投我们公司,那到底要不要接受这个投资呢?用多少的股份换多少的融资额呢?股权的意义在这个时候就很重要了。特别是一些男性创业者想这辈子建立一个自己的商业王国,那么对于有这种愿景的创业者,股份的控制权意义就更大了。如果大股东愿意,都可以除了留下自己的工资养活家庭以外,所有的分红可以全部给别人,但是这个公司往哪个方向走必须自己说了算

 

往往我个人的原则是,谁牵头这个项目谁当大股东,这个牵头人必须是唯一的一个人,必须是一言堂的,而且在项目初期最好这个人的股份能够大于等于67%,能够绝对控股,如果我是次重要的股东,那我会争取到相对控股的34%,如果我是参与这个项目的小股东,那我最少会争取到7%。上面的数字只是一个参考值,在实际项目当中,灵活处理。

 

不过我在这里要单独讲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纯财务投资人不是合伙人,他们不在公司里做太多的事,甚至连兼职都算不上,只是出钱,对于这样的股东,估值是可以不一样的,举个例子,开一个淘宝店,两个股东,一个财务投资人,一个做事的合伙人,其实初期的实际投资只需要花10万,但是对于财务投资人,可以对单独他把项目估值到100万,他投7万进公司,实际只占7%的股份,而不用总共需要10万,他投了7万就占70%的股份,因为这个时代缺的不是投资人的钱,而是具体做事情的人,特别是和互联网沾边的轻资产项目,这不是骗投资人的钱,而是“行规”,风险投资、股市、众筹都是这样溢价买卖股份的。

 

人性:对于创业者股权到底怎么设置才算合理?(值得收藏) | 高臻臻的脑细胞

高臻臻2006年成立的力美广告部分合伙人照片,他还是发起人之一,结果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放弃的所有的股份,因为当时刚刚搬新家,就拿了公司三把椅子当股份变现回家,结果没想到这家公司后来上市了,那三把椅子结果一把值一个亿!!!这就是当时高臻臻没有理解到股份的意义啊,人生必走的弯路,哈哈哈。

 

哪种人适合当股东?

 

很多创业者还有一点很困惑,到底哪种人适合当股东呢?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才适合当股东。创业初期合伙人最好技能不相同,比如懂营销的和懂产品的两个人就适合当合伙人,如果两个创业者都是搞美工设计的,那就最好不是合伙人关系,而给其中一个比较弱的美工高工资、高奖金或者是给他期权,而不是一来就给他实实在在的股份。

 

我个人理解的股份的用途

除了上面股份的最基本的控制权和分赃参考的用途以外,我个人觉得股份还有更多的其他的更有意思的用途:

第一:股份是一个投名状

 

股权是投名状是什么意思呢?拿别人的股份,无论多少一定要“投钱”,因为这是投名状,才能真正的具备话语权,不然拿别人的手短,吃别人的嘴软,迟早要出问题,人性既是如此,如果这个项目做好了,你在分钱的时候,即使你出了最多的力,也不好意思多分,如果项目做不好,你也是第一个被大股东考虑踢出局的人,免费的帮别人做了嫁衣,更重要的是因为你没有投钱,无法很好的划分自己的工作边界,事情做多了,感觉自己股份少了很吃亏,而且还不好意思找别人再多要股份,因为现在的股份都是别人免费给的,事情做少了,感觉自己又很内疚,占着茅坑不拉屎,更重要的是大股东很多时候不会把你当成正常的股东合伙人,而会把你当免费员工,让你很憋屈,有苦说不出,所以,无论多少,一定要给钱,一定要用钱来交这个合作的投名状。

 

第二:股份是一个社交工具

 

我来举个例子,如果我有机会和马云接触,我无非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晚辈,也不知道怎么搭讪,也不知道怎么用他,但是我如果开了一个茶楼,马云有一点小股份在里面,我就可以发微信给马云说:“马哥,下个月有时间来茶楼喝喝咱们自家的茶,我们一起还是开个股东会吧”,身份变了,角色变了,不可预知其他商业机会也就多了,万一马云看上我,让我参与他的一个什么好项目呢,所以股份是一个绑定人才和大咖的社交工具。

 

说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种股权社交就有点像古时候“党派”,我身边大概有十多位各行各业的精英朋友,无论我做什么项目或者是他们做什么项目,无论是台面上的股东还是代持,总是互相参与一份,通过股份把大家的兄弟情谊绑得更牢,特别是在这个商业竞争那么激烈的环境,东边不亮西边亮,总有一两个项目做得好的,更重要的是可以碰撞出更多的商业机会,互相扶持着一起前行。[第二次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第三:股份是对外合作的重要资源

 

很多人都简单的认为股份主要是对内的,其实股份也可以对外来使用,形成很重要的战略资源。我来举个例子,脑细胞团队是一个靠创意来糊口的团队,专门帮别人做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孵化,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更像是一个文科生的团队,如果要发展壮大,是需要更科学、更数据的支撑的,但是自己建立数据研究部门不现实,也没必要,所以我们选择对外合作。有一家叫达智咨询的上市公司,做了18年的市场调查咨询,服务过众多的世界500强,如果脑细胞要获得它的股份,是不现实的,而它想参与脑细胞获得我们的股份,我们也是不愿意的,但是可以一起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做增量部分的业务,脑细胞的客户需要做数据调查的就放进这家公司,而达智的客户需要做品牌孵化的也放进这家公司,完了再以这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的股份作为参考来分赃,完美。所以,做原有业务的增量,成立新的合资公司的股份是一个对外合作重要的资源接口,刚才上一条,我讲的是股份可以作为个人的社交工具,那么这一条,你也可以理解为股份还可以作为公司和公司之间的社交工具,最终可以形成一大片的关联公司或者是集团公司,小船就逐渐变成了大船,抗风险能力就会更强。

 

人性:对于创业者股权到底怎么设置才算合理?(值得收藏) | 高臻臻的脑细胞

脑细胞用股份外部合作的方法和上市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做大数据业务的支撑板块。

 

如何变更别人的股份

 

很多年前,我媳妇家有一位生意做得很大的亲戚老前辈告诉我说:“股份其实就是一个数字游戏”,我当时不理解,现在我终于慢慢的明白了,股份确实就是一个数字游戏,重要,也不重要。如果你现在的项目木已成舟,股份设置得很不合理,其实也没有关系,因为有太多正规的办法可以解决,重新进行控制权变更,比如公司有三个股份平分的股东,公司决策效率变低了,那可以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把投票权合并到主要的操盘人的头上,这样做不仅是控制权的问题,如果有风投介入,看到这个公司有唯一的实际的控制人,那被投的概率也会高一些。再比如你想清理某一个不给力的股东,那可以找一位新的财务投资人购买部分他的老股,再增资一部分现金的到公司,或者是合并同类项,把所有的非纯财务投资人的股份装进一个有限合伙公司的壳,再在壳里更加灵活的逐步通过奖金的方式购买那位股东的股权,“踢”某个股东出局或者是变小他的股份,你也不要觉得对不住人家,第一,是为了项目更好的发展,第二,他也可以得到更即时的现金回报。总之,所有的办法不建议玩阴招,而是都摆在台面上,有太多的有法律依据的办法、行规来帮助解决这些股权上的历史遗留问题了,因为股权仅仅就是一个“数字游戏”,如果实在是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欢迎加入脑细胞的付费社群,脑细胞有专门的这块的律师帮你免费的咨询。

 

 

人性:对于创业者股权到底怎么设置才算合理?(值得收藏) | 高臻臻的脑细胞

老枝花卤的三位创始人:高臻臻、任周、王春,最早的时候因为觉得只是做一个小生意,以分红为主,所以没想那么多,三人股份平分,但是后面随着企业的发展和风投的介入,平分是很不合理且危险的,所以三位签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将投票权汇总给了项目操盘人,目前合作关系非常良好。

 

 

花絮:录完了本期节目,高臻臻戏瘾来潮,演了段《脑细胞的股份谈判》

 

最后还是来例行公事一下,我是只说人话不讲概念,专给中小企业老板们开思维脑洞的高臻臻,欢迎大家关注脑细胞的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号,另外也欢迎各位老板们加入脑细胞的付费社群,我本人将在微信群里24小时有问必答老板们各种商业问题,帮助大家头脑风暴,现在社群已经有1000多位老板在那里一起共同进步了,欢迎您的加入,另外在脑细胞微信公众号本期节目的末尾,我还专门分享了一家公司如果要获得风投,如何来设置自己项目的股份比例等等专题文章,欢迎同学们浏览。

 

规则:到底创业初期股份怎么设置

详解:风投进来了,股份怎么变化

 

[最后一次插播广告:加微信naoxibaoB加入脑细胞付费社群,每隔几个小时开一次脑洞]

 

好名字和slogan值一亿广告费,看看品牌如何拿到这一亿?(经验之谈) | 高臻臻的脑细胞

 

本期核心观点:

品牌名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听的名字天生自带势能可以轻松的捕获90后、00后的心,但是名字绝对不是你告诉我你是卖什么的,然后我就可以随口取一个名字的,名字不是好听就好,不好听也没关系,最关键的是要和自己的产品、团队的基因匹配,取名字是一个综合性全盘考虑的问题,我来分享一下脑细胞的取名逻辑。

提示:加入脑细胞社群或者订阅《高臻臻7分钟商学院》,请加微信公众号:脑细胞

 

请允许我在这里小抱怨一下,自从我开始搞这个脑细胞的社群,各行各业老板们问我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取品牌名字,甚至那天有一位老板问我他家小孩出生该取个什么名字……大哥,我真的是好郁闷啊,我不是算命的大师,我哪敢随便取个名字啊。

好名字和slogan值一亿广告费,看看品牌如何拿到这一亿?(经验之谈) | 高臻臻的脑细胞

 

那取一个好的品牌名字对企业来说到底重要不重要呢?罗振宇和罗永浩两位老罗在《长谈》节目中,罗振宇问罗永浩,到底品牌的名字重不重要?锤子手机的罗永浩很机智的回答说,原本已经有一个老罗已经很出名了,结果后面也有一位叫老罗的硬生生的凭着自己的实力把老罗/罗胖这个名字给做火了,只要有实力,名字就不重要。说得没错,但是关键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实力,产品同质化严重,核心竞争力缺失,先不说这些,光一点就可以干掉大部分老板,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这个时代,不会演讲的老板不是好的相声演员”。

第一:取名要综合考虑各种要素

 

在我个人看来,名字、slogan、VI三个是一种东西,必须要跟产品的核心差异化、团队的基因背景深度匹配,才是一个好名字。

 

什么意思呢?我来举个例子,去年,脑细胞接了一个品牌孵化的案子,甲方是淘宝销量第一的桌旗品牌——蜡笔派,它的销量是这个品类第二名销量的7倍,评价巨好,可能有些同学不知道桌旗是什么,桌旗就是很多时候看国外的电影的时候看到餐桌上铺的细长的一长溜的桌布,上面一般放有烛台等等东西,瞬间就可以让一个桌子有灵性,瞬间高大上起来,另外在这里也卖个小知识,可能你觉得这东西是舶来品,其实这玩意儿其实源自中国,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当时桌旗的老板让我们给她想一个品牌定位,我们想了一句slogan叫“蜡笔派——只做软装的画龙点睛”,我们当时整个团队都特别兴奋,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看到这句话,品牌延展的画面特别多。

 

第一,很多人对桌旗是没有认知的,这句话可以很匹配桌旗让一个看腻的家立马灵气起来的功能,而且光看品牌名蜡笔派不知道它是卖什么的,但是slogan点明了自己是软装品类,初期也只聚焦到这个品类。

第二,画龙点睛其实是一个很霸气的词语,其实是在暗示消费者,你才新装修的家,装修、家具等等都全部弄好了,但是缺少一个灵魂,可以买个桌旗,完成入住前的最后一步,画龙点睛。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现在的人越来越感觉软装比硬装重要,但是什么是软装呢?没有一个特别具像化的一个概念,买瓶花?挂幅画?不说别的,很重要的家具到底算不算软装,相信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不能立马回答出来,所以这句slogan最厉害的地方是把大家很关心但是又没有办法具像化联想的软装给具像化,很容易攻占消费者的大脑,产生记忆,甚至在最初期的时候slogan可以更简单的粗暴的:“桌旗即软装”,慢慢的把比较边缘的桌旗产品变为刚需产品,只要家装就必须像买餐桌一样必须买桌旗,并且成为软装品类的第一考虑的产品,这个是完全有机会,有可能的。大家可以想想,人们最早的时候为什么要用牙刷刷牙,为什么要用香皂洗手,都是这样培养出认知的,具体可以百度。

好名字和slogan值一亿广告费,看看品牌如何拿到这一亿?(经验之谈) | 高臻臻的脑细胞

第四,根据这句slogan可以延展出很多实际应用,比如淘宝店上所有图片都变成黑白的没有桌旗的照片和彩色的有桌旗的对比照片,通过对比,让人感觉到那种画龙点睛的感觉,和slogan完全呼应,而且对外做活动、做宣传,甚至在淘宝客服聊天的时候,还可以用特殊的“画龙点睛”体,只说重点的关键字,甚至只说一个字,深化画龙点睛的品牌形象,比如

 

有人在淘宝上咨询客服:

客人:请问你们家桌旗有绿色的吗?

客服:无

客人:包邮吗?

客服:包

客人:谢谢

客服:谢

 

完了以后,还可以截图大量有趣的淘宝客服对话,然后到处发布公关软文,比如比较狗血的标题,什么网络惊现永远只说一个字的淘宝客服等等,然后估计会有大量的网友回来专门挑战蜡笔派的客服,引诱客服说一个字以上,整个事情就变成了很好玩的一件事情了,品牌和品牌的特点也传播出去了。

 

依托着这句slogan,脑细胞团队的所有人都想了很多很多应用的具体场景,好玩又不low,还零成本宣传,但是蜡笔派的老板在纠结了好几个星期以后,把我们的方案否了,因为她说他们董事会过不了,因为管理层get不到这个点。当时脑细胞的团队真的是觉得好遗憾,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理解,因为甲方并不是媒体基因或者是营销基因出身的团队,如果操盘团队都无法深刻的理解这句slogan的话,那情愿不用这句slogan,因为如果强用了,有极大的可能做出来的东西会四不像,反而对品牌有伤害。

 

说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有一些感知了吧,品牌名、slogan、vi和项目本身、宣传策略、团队本身都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单独去思考,随便选一个好听的名字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就像一个女人,就算把局部的指甲做得再漂亮,一看大腿一看脸,脸上还是写的三个大字:Hold不住。

第二:名字不为好听,而是攻占消费者大脑

 

关于名字、slogan等这一类外部元素怎么攻占消费者大脑,上面的蜡笔派桌旗的案例也算攻占大脑的案例,我在这里再举个例子。

 

脑细胞社群里有一位卖蜂蜜的老板,想注册一个名字叫蜂人园,蜜蜂的蜂,人民的人,公园的园,理由是和“疯人院”谐音,消费者好记,其实,我内心是强烈反对的,但是温文尔雅的我忍住了,当时没在群里喷,我想留到节目里来喷,这样看的人会更多一些。

第一,疯人院这个联想就并不正面,对于蜂蜜这样的健康产品,阳光、正面是很重要的。

第二,并没有突出这个产品的核心卖点,没有攻占消费者的大脑。然后我在群里问她,我说喝蜂蜜的人群都是什么样的人群,在什么场景下喝蜂蜜?她说主要是女性,想美容养身的这样的人群,很多女生会在起床后或者睡觉前喝一杯蜂蜜。然后我给她的建议是取名叫730早餐蜂蜜,slogan比如叫:730早餐蜂蜜——一个爱自己的契约。这个名字并不算好听,但是为什么我会取这个名字呢,因为我想在消费者的大脑里植入一个时间戳,每到早晨7点半,就像闹钟一样联想到这个蜂蜜,每天喝一杯,进行长期复购的养身,把喝蜂蜜变成一种习惯。

好名字和slogan值一亿广告费,看看品牌如何拿到这一亿?(经验之谈) | 高臻臻的脑细胞

光这样做还是不够的,因为消费者为什么要选你们家的蜂蜜,而不选别人家的蜂蜜呢,所以这里还要根据这个名字进行产品上的改造,因为我不是蜂蜜专业,我个人瞎说,比如尽量微调蜂蜜的味道,比如淡一点,浓一点,或者专门让蜜蜂去采集某种花的花蜜,让这个早餐蜂蜜配合麦片或者水果干喝起来味道更好,这样一个完整的早餐蜂蜜的品牌、产品系统才算打造完毕,说到这里,也反映出了前面我提到的第一个观点,产品、品牌名等等都要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甚至为了品牌名的需要调整自己的产品方向。

 

另外,我刚才查了一下,有家卖枣子的公司叫每日枣餐,其中这个枣字是枣子的枣就是用的这样的品牌名策略,在淘宝上销售得特别好,月销量将近5000笔,它把自己的枣子结合到了具体的使用场景,把早餐和吃枣子结合起来了,所以成功了。

好名字和slogan值一亿广告费,看看品牌如何拿到这一亿?(经验之谈) | 高臻臻的脑细胞

第三:取名字想slogan不能讲情怀

 

不知道什么时候,国内的企业开始有了讲情怀的这个风气,在我看来,只有没有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在讲纯情怀,因为产品的同质化太严重了,没有差异化,所以才被逼无奈贩卖情怀。

好名字和slogan值一亿广告费,看看品牌如何拿到这一亿?(经验之谈) | 高臻臻的脑细胞

比如:我看到一些咖啡店的广告文案叫“我们只用心做好一杯咖啡”,还有一次看到一个面馆的slogan叫:“不一样的家常面”,这个不一样的家常面是什么鬼?体现不出任何的产品差异化、任何品牌的思想,这就是没有思想的品牌输出,因为这句话可以套用在所有的它的同行面馆的头上,而消费者对这种自以为是的情怀是没有任何感知的。[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好名字和slogan值一亿广告费,看看品牌如何拿到这一亿?(经验之谈) | 高臻臻的脑细胞

第四:取名还是要走正面价值观

 

很多老板喜欢取一个很俗很low的品牌名,有哗众取宠的嫌疑,比如卖鸡肉饭外卖的叫“叫只鸡”,还有很出名的“啤儿茶爽”,特别奇怪,但是,丧茶这个名字是ok的,因为是用来蹭流量、做事件营销的快闪店,没毛病。

 

我在这里八卦一下自己,大家知道脑细胞最早的时候微信公众号叫什么名字吗?叫高臻臻站着说话不腰痛,然后简称高腰痛,公众号的名字就叫高腰痛,然后节目里我拿了一把椅子当道具,站在旁边,永远不坐,呼应高臻臻站着说话不腰痛这个名字,想想挺有趣的,但是事实证明了后来改成了脑细胞才是对的,品牌名走正道,走大格局才是王道,我们再来脑补一下,如果企业做大了,上了cctv的《新闻联播》,主持人一本正经的说:现在有请高臻臻站着说话不腰疼有限公司的ceo高臻臻上台,估计都会把新闻联播变成娱乐节目。

好名字和slogan值一亿广告费,看看品牌如何拿到这一亿?(经验之谈) | 高臻臻的脑细胞

 

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已经在江湖上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那叫什么名字都是对的,比如天猫,在刚听说叫天猫的时候觉得这名字特别傻,但是现在也仿佛觉得ok了,再比如我家大哥高晓松老师,最近又出山了,做了一个和他名字是反义词的项目叫 矮大紧,实力即正义,但是对于还没有实力的小品牌,产品也是“积极”的产品,建议还是用价值观正常的品牌名。如果产品不“积极”,比如避孕套,走奇葩路线叫“炮否”也ok。

好名字和slogan值一亿广告费,看看品牌如何拿到这一亿?(经验之谈) | 高臻臻的脑细胞

正文小结 

 

关于取名字、slogan,我暂时能想到的比较重要的点就是上面的几点,但是法无定法,没有绝对,其中,产品、品牌名、市场策略等等的统一性是最重要的,另外我在脑细胞微信公众号的这期节目的文字正文内容的后面列举了几百好名字和不好的名字的具体例子,大家可以看看,非常开脑洞。

 

附:马源总结的中国企业的品牌名称的4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名字的特点是:难记忆、难识别、略土

 

比如:华强、中信、恒大 等等,名字往往伴有华、信、恒、威、正等这些伟大光名正义的字眼。

 

这些名字发源于七八十年代,现在叫这些名字的企业,基本都聚集在房地产、IT通讯、矿业等传统高壁垒、高门槛且刚需的行业。如果是在快速增长和竞争消费领域,很难想象有品牌名会叫:中信烤鱼、恒大奶茶、华强小龙虾。

 

第二代名字的特点是:略微洋气,但仍然难记

 

比如:飘柔、慕斯、萨利亚、诗图、莉亚 等等,没有之前那么土了,但因为带着翻译腔,所以显得很难记忆。

再看看建材的恐怖品牌名,看完了以后闭上眼睛看看你还能记住几个?

 

瓷惠到家  梅克伦堡  法蒂纳  佰宜杰  铂尔菲 罗浮威尔

 

京士顿山  思格特  玛奇朵  伯戈斯  欧铂雅  塞丽雅

 

金丝玉玛  嘉利雅  米禾尔  迈森英伦  莱纳斯  墨客陶

 

第三代名字的特点是:好记、有调性,且品牌关联感强

 

比如:瓜子二手车、小狗电器、大象安全套、斑马精酿啤酒、三只松鼠等等。名字+品类,或者是生活里喜闻乐见的东西,很容易记忆。

 

这一代名字主要是伴随着消费升级和移动互联网这一波浪潮而兴起的。

 

第四代名字的特点是:好记、自带流量+洞察

 

比如我起的两个名字:你说的都对、没想稻。

 

 

强亚东总结的看看究竟哪些名字算是好名字?

 

赶集网 | QQ | 微信 | 微博 | 小米 | 苹果 | 淘宝 BOSS直聘 | 香飘飘 | 可口可乐 | 哇哈哈

 

奔驰 | 一条 | 宝马 | 等蜂来 | 饭扫光

 

今日头条 | 什么值得买 | 滴滴出行

 

好奇心日报 | 下厨房 | 三只松鼠

 

支付宝| 汽车之家 | 很久以前

 

花点时间 | 去哪儿等

 

比如「Boss直聘」就很明确,业务讲的特别清楚。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也能区别和其他竞品的特色,还有今日头条、什么值得买、滴滴出行都是特别好的名字。

 

下面是强亚东起过的部分名字:

 

“见人有一套”,是一个教人如何穿搭和化妆的微信公号。

 

“假装大导演”,是一个电影类的影评微信公号。

 

“斑马精酿啤酒”,是一家新锐的精酿啤酒品牌,斑马身上有一个超级符号,黑白条纹路。

 

“叫个鸭子”,业务是外卖烤鸭,这个知道的人很多。

 

“一朵棉花”,是家居棉制品。

 

“正好有空”,是一个线上兴趣爱好学习的公号,世界很美,而你正好有空。

 

“你说的都对”,是一家新媒体营销公司,slogan是我们再想想,听ceo每次去甲方提案,都会成为焦点。而且也经常被行业榜单提及称最有趣的广告公司,另外他们的周边确实也很好。

 

“拍大牌”,一家奢侈品拍卖的app。

 

“每晚家居”,是家居生活品牌,目前的产品在小米米家有销售。

 

“启动键”,是一家健身的场馆。

 

“从A开始”,是一个线上英语培训的品牌。

 

“没想稻”,能让宝宝多吃一碗饭。没想稻是一家只卖真五常大米的品牌,最近刚刚完成一轮8000w估值的融资。

 

“感觉要火”,是一家新媒体培训公司,培训各种文案、品牌等内容。

我是只说人话不讲概念,专给中小企业老板们开思维脑洞的高臻臻,欢迎大家关注脑细胞的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号,另外也欢迎各位老板们加入脑细胞的付费社群,我本人将在微信群里24小时有问必答老板们各种商业问题,如果有合适的资源也可以帮你牵线搭桥,我在社群里等你,下期见。[最后一次插播广告:加微信naoxibaoB加入脑细胞付费社群,每隔几个小时开一次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