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这几年,千万不要做餐饮 | 高臻臻的脑细胞

 

本期核心观点:

餐饮入行门槛低,恶性竞争激烈,房租成本高。所以假定你是个有理想的人,想把餐饮当做一份事业,你最好先透彻的想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盈利模式。

注:本期文章内容比视频量更大

高臻臻私人微信:MrGaozhenzhen

文章字数:3808字

阅读估计:6分钟

 

提示:加入脑细胞社群或者订阅《高臻臻7分钟商学院》,请加微信公众号:脑细胞

 

每周基本都有不同的创业者过来问我:“高臻臻,我准备要开家火锅店,看能给我点营销上的建议吗?”

我亲爱的朋友们,求你们不要再想餐饮创业了,好不好?特别是不要想在成都餐饮创业。我有个成都餐饮大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给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2015年成都餐饮中,赚钱的不超过10家,这里说的是能叫上名的餐饮。”

 

我每天都是苦口婆心,但是还是看着很多创业者执迷不悟的去“打BOSS“。

为什么这几年不要碰餐饮


 

第一、餐饮是房地产的附属产业,现在整体楼盘规划不合理,基本每个楼盘下面或周围都有商铺( 北上广这样的超级一线城市要稍微好些 ),商铺里必定就有餐饮业态,而楼盘是一个接一个的不停的修,商铺超级饱和,以成都为例,存量商铺以国家的推动指标进行销售,还需要销售20年,试问哪里需要那么多餐厅呢,僧多粥少,你说,这个餐饮怎么赚钱嘛?

 

深度分析:这几年,千万不要做餐饮 | 高臻臻的脑细胞

 

第二、现在整体经济下行,很多行业生意都不好做,很多人觉得餐饮毛利高,门槛低,好入手,很多非餐饮行业的人都跑来做餐饮,结果呢,店开起来了,服务员比客人还多。这种非餐饮人从事餐饮的大概的分为两种人:

 

一种是做传媒、金融、政府机关单位等这些行业的白领,钱不多,却有些小情怀,兼职或者全职一起开家小资的小馆子,想赚点外快,毕竟从小就经常听别人说餐饮的利润大。

 

一种是土豪,什么组房地产的、挖矿的这种土豪老板,原本的生意不好做了,把公司卖了,资产变现了,手上有大笔的先进,来来来,投个300万开个几千平的餐饮店试试水,结果亏得血本无归。

 

第三、由于政策的变化,什么八项规定出台啊,严查酒驾啊等等这些对餐饮行业的影响还是不小。

 

第四、餐饮现在是属于三高行业,食材成本高,员工工资高,房租成本高的三高行业,唯独面对消费者市场的销售价格高不起来。老枝花卤的鸭舌的原材料,以前300多元一件,有一段时间涨到900多元一件。餐饮行业和数码行业不一样,某样食材吃的人越多,价格不仅不降,反而会涨,举个例子,小龙虾便宜的时候进货价10块多一斤,现在吃的人越来越多了,一下子涨了一倍,接近30一斤。

 

深度分析:这几年,千万不要做餐饮 | 高臻臻的脑细胞

 

第五、这点呢,有点悬了,不是我说的,是一位算命的风水大师说的,说的是中国未来十年走的是火运,做传媒、金融这些虚业好做,但是餐饮难做,因为和火相冲。哈哈哈,为什么相冲我不知道,不过听他洗脑还是一套一套的,90年到2000年,中国是走水运,所以只要靠着水的地方,长江三角洲啊,珠江三角洲啊等等都发展得好。2000年到2010年,是土运,所以房地产行业起来了。现在呢,走的是火运,所以互联网、传媒、金融、创业这些快速发展的火相行业起来了。好了,收,太悬了,反正他的核心观点就是未来这几年,不适合做餐饮。

 

所以,若现在还没有从事餐饮行业的,千万打住,想想其他的相关行业的创业吧,吃饭像空气一样,已经不是刚需了,随便走到楼下一大堆餐厅,一上外卖品台,全是15元的豪华便当,包装一层又一层,相当霸气,这个包装成本不低的!而且居然还送牛奶、水果加饮料,每天中午叫外卖,就感觉吃的不是盒饭,吃的是餐饮创业者的肉,喝的是他们的血!请问,你们赚钱吗?

 

深度分析:这几年,千万不要做餐饮 | 高臻臻的脑细胞

餐饮很多都死在第二阶段


 

餐饮是一个很艰辛的行业,生意不好,老板操心,累的是心,生意很好,老板也操心,累的是人。做餐饮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小”的时候,比如夫妻店,这个时候是赚钱的,但是赚的是辛苦钱,赚的是没有计算增加工资的情况下的利润,很多人听说餐饮利润高就是属于听说的这个阶段的故事,当然利润高咯,50%左右的毛利,基本变成了纯利。

 

第三阶段就是“大”的时候,有十个以上的分店了,这个阶段也是赚钱的,靠的系统赚钱,由于店多,采购、人员等成本被摊薄了,所以赚钱。

 

但是第二阶段,就是从“小”到“大”的中间阶段,那简直是魔鬼阶段,人员班子迅速扩大,管理成本极速上升,最关键的是管理手段和“小”的时候还完全不是一个维度,这个阶段基本是“必亏”阶段,很多餐饮也是死在这个阶段。

 

举个例子,成都有一家新派烧烤,非常的年轻化,开第一家店的时候也确实吸引了大量年轻人追捧,老板一看生意好,快速开了第二家,结果第二家开起来生意就开始快速走下坡路啦。

 

所以,我个人觉得做餐饮,一定要想明白自己赚钱的“点”在哪里?是保持“小”的状态呢,还是要做“大”,只是想到山上看看风景呢,还是准备征服喜马拉雅山!餐饮老板一定要想清楚这个问题。

 

若你想到喜马拉雅上去一览众山小,那请继续往下看!

想做大餐饮的流行玩法


 

要做大的话,有四种玩法可以借鉴,一定要想明白赚钱的点在哪里?

第一、投资玩法:实实在在的选一个好的商铺,举个例子:太古里房租现在是底层800/平/月,一楼1600/平/月,我有个朋友,在太古里开了家百年川菜馆叫“马旺子”,他们找了麦当劳的投资顾问挑了个超级屌的商铺,离太古里界限只有10米,但是只有150块钱一平。宣传推广完全可以写成太古里店,同时消费水平也是跟着太古里的消费水平走。你说,他怎么能不赚钱嘛。所以说,科学合理的找一个合理的商铺,是王道。不要凭感觉去跟着疯狂的房地产玩儿。

 

深度分析:这几年,千万不要做餐饮 | 高臻臻的脑细胞

第二、小日子玩法:若把自己的餐饮项目定义为做买卖,那ok,开分店就全部做直营,虽然慢点,慢慢开店,半年一年新开一家,保证在有足够的利润改善老板生活的同时,也有足够的闲钱投入新店,一个月有几万到十多万的利润放包里,人生还是挺完美的,这条路赚的是产品自身的进销之间的差价,但是困难在于一个餐饮品牌风光的赚钱时间也就2年、3年左右,2、3年以后品牌红利期一过,就要另谋出路了。

 

第三、系统玩法:若定义为做生意,赚的是加盟费,可以短时间积累大量的资金,成都某知名火锅店就是这样玩的,前三年只开了4家直营店,生意看着很火热,但其实也不赚钱,他们用这三年时间全部精力来做品牌与供应链建设,去年年底放开加盟,瞬间收了1个多亿的加盟费。同时供应链也建设好了,他们只需要给几个月时间加盟的100多家店供应原材料,就可以赚钱啦。

 

因为是加盟,其实管理的是人性,加盟商是形形色色的,生意好还好,生意不好就麻烦了,该拉横幅拉横幅,天天处理“扯皮”的事情。基本大部分的情况,某家餐饮开始做加盟,基本品牌离“死”也就不远了,你想这个道理,你辛辛苦苦做火的一家店,是你全职的状态下做的,甚至全家老下全部全职拼命做起来的第一家店,懂餐饮的未必会去加盟别人,不懂餐饮的人加盟都是想当跷脚老板赚外快的,心态就直接让加盟店失败了一半。当然,区域加盟要好点,毕竟投入大,压力大,更上心,但是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当然,还有加盟反托管等等很多升级了的加盟方式,还是要根据项目本身,也不是所有加盟都有问题,总的原则:在母公司的管理水平、平台、系统能能力不足,甚至都没有市场部、营销部、数据部的情况下,这种母公司的加盟是有点“骗人”的。

 

第四、资本玩法:若定义为做事业,那就引入风投,争取全部直营,当然中间也可以灵活一些,比如总公司占股,然后有一部分可以由当地的媒体人、地头蛇等资源的人进来参与,赚的是资本经营的钱,比如B轮、C轮时一部分的股份套现,或者被并购,或者是上市后的套现,这个资本回报很大,基本一次性可以赚够10年、30年的经营的利润。缺点呢,就是现在餐饮找风投是相对有点难的事情,因为现在资本市场不太看好传统餐饮。

 

深度分析:这几年,千万不要做餐饮 | 高臻臻的脑细胞

 

当然还有一些很花式的互联网玩法,什么餐饮众筹啊等等,看起来很美好,什么半年时间开几十上百家店,但是我是心存疑虑的,因为大部分以互联网概念为主的餐饮众筹的项目是无法保证前期开的店赚钱的,后来的人圈子里一问,“哦,之前开的店没赚钱”,也不会再去众筹入股了,这个模式一般是开始很快,后面会越来越慢,甚至死亡。这个时代不缺钱,也不缺项目,最缺的是人才,而股权众筹的很多项目是“乌合之众”(产品众筹会好很多,其实是产品预售的本质),项目分裂得太快,管理、人才跟不上,店越多,会越变成总公司的负担。

 

做餐饮真的是很难的,所以,对餐饮的老板最好的建议就是在玩之前就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要赚哪一块的钱,是赚青菜的差价、还是加盟费、还是资本的钱。

 

有一次和一位台湾的餐饮世家的公子聊天,我问他现在有做餐饮百年老店的可能性吗?他说“没有”,因为人群变得很快,特别是大陆的互联网加速了项目、人群的进化,餐饮项目几年就是一种新业态,新变化,某个餐饮项目被淘汰的可行性比较大,但是他积累了很多餐饮的经验和数据化运作、管理餐饮的人才,一个餐饮品牌经过2、3年的生命周期以后,该淘汰就淘汰,同样的团队,再孵化新的符合当时消费者需求的餐饮品牌就好。

 

但千万不能盲目,老的餐饮老板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擅长做什么。不要看了太多“黄太吉”的微博,就认为自己一定要玩微博要讲故事讲情怀。黄太吉真的不可复制。

 

深度分析:这几年,千万不要做餐饮 | 高臻臻的脑细胞

这里诚心奉劝老餐饮老板们,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儿。

正在做餐饮的怎么办


 

已经在餐饮这条贼船的怎么办?

办法一:骑驴找马:在赚今天的钱的同时,做好明天随时转行的准备。

 

办法二:骑驴找驴:在餐饮只有2、3年生命周期结束之前,找好或者开始下一个更符合当时潮流的餐饮项目。

 

办法三:开始卖马鞍:从餐饮前端慢慢过渡到后端进行供应链支持,但是这个办法不适用于所有人,比如在o2o外卖火的时候,包装公司、餐盒公司肯定笑了,比如:未来的餐饮应该有一部分会逐渐“料包化”,从工厂里生产出来半成品,直接微波炉一打,放点葱花就可以直接给客人上菜了,这样的出品更标准化,成本更低,利润更大,餐饮老板也不怕厨师突然闪人了,像有一家餐厅叫芭夯兔就这样在干,开始做后端供应链,联合工厂生产出凉拌兔子的半成品,到了第三方餐厅,直接简单加工成盘就出品了,现在光这个一个月的销售额就好几百万,给全国的餐馆供货。

 

现在的餐饮行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行业,特别是互联网进来一掺合,以前做餐饮做得特明白的,现在是越来越弄不明白了,而互联网这帮做餐饮做不明白的,却个个在讲台上讲得比谁都明白。

 

对于广大的传统中小餐饮老板来说,我真心的建议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要被互联网的各种花式烧脑迷茫了自我,你可以不用团购,不用做微信公众号,可以不通过互联网卖外卖,但是有两句话,做好了,比一切互联网技巧都厉害:“厨师好好做菜,老板好好做人”,老板每天在自己的小店里多交朋友就好,做好人肉CRM,比如进来一客人,上前就说:“张哥,昨天你吃的肥肠面,今天试下我们的豌豆杂酱不?”,并把客人都加上自己的私人微信号,像朋友一样对待,一个微信可以容纳5000人,若都是你的朋友,你这几年的生意都不用愁了!

 

互联网时代,咱们要拥抱,但是一定也要远离互联网,回归真服务!

最后,餐饮盈利的核心是精细化管理,不是其它!

别逼我喝白酒了,和吃屎有什么差别!!! | 高臻臻的脑细胞

 

 

本期核心观点:

随着80、9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并不喜欢曾经酒桌上解决问题的形式。加之政府新规,白酒逐渐变成了老年人以及逢年过节的配置。要让年轻人爱上白酒并将文化得以传承,那么让白酒本身变的有意思,才是未来白酒行业的方向。

文章字数:2493字

阅读估计:4分钟

提示:加入脑细胞社群或者订阅《高臻臻7分钟商学院》,请加微信公众号:脑细胞

 

那天我在脑细胞会员群里做了一个调查,我说:“同学们,你们觉得喝白酒就像吃屎的请举手!”,结果基本上在线的所有人都表示了认同!

 

群里瞬间气氛就爆炸了,所有年轻人都说,一提到喝白酒,就觉得心理压力特别大,觉得白酒喝起来太“刺激”,有一种恐惧感和压力感。上一辈人,可能是因为契约文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没有建立起来,谈工作、谈项目就必须吃饭喝酒,试问有多少人是真心愿意喝白酒的?做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很多时候饭桌上喝酒就像在吃屎,你把它吃了,你就是我好兄弟,随后我也再把这坨屎也干掉,互相表个忠心,接下来的工作才有合作的基础、才有诚意。

别逼我喝白酒了,和吃屎有什么差别!!! | 高臻臻的脑细胞

现在的80后、90后慢慢成为了社会的主力,特别是现在八项规定和严查酒驾之后,吃饭喝酒相对来说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尤其是在互联网企业,越来越职业化,谈事不吃饭,回家陪老婆,吃饭、喝酒、唱歌都是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很少喝“业务酒”。

不吃屎的感恩


 

可以不喝、少喝白酒的年轻人其实最应该感谢两个人:

第一,应该感谢马云。

他表面上开创了中国的电商,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升级了中国人的“诚信”,降低了中国人的交易成本,因为淘宝、天猫让人们不知不觉之中相信了买家、卖家不见面也是可以交易的,80后、90后年轻人不用“吃喝X赌”过才能好好合作,时代变了,效率高了,越来越职业化了。

 

第二,应该感谢习大大。

八项规定、严查酒驾以后,很多人借坡下驴,更越来越少喝白酒了。

来了位卖白酒的客户


 

我个人是很不喜欢喝酒的,在上个月,却偏偏遇到了一位白酒客户来找我们给他们做品牌规划,见面礼就是一大箱白酒,我当时只有含着泪的笑纳了。

别逼我喝白酒了,和吃屎有什么差别!!! | 高臻臻的脑细胞

虽然从长期来讲,我个人不是很看好传统的白酒行业,但是从短时间来看,白酒行业还是很赚钱的,毛利很高,特别对大的白酒品牌来说,机会非常大,因为我们现在所有熟知的五粮液、茅台等等大牌子所有的销量加起来也不到整个市场的20%,而整个白酒市场的产值是5000多亿,虽然年轻人会逐渐减少或者不喝白酒,市场增量有限,但是存量市场的竞争还是很有意思的,只要慢慢的干掉那些小的白酒厂就可以赚大钱了,而且2015年,白酒市场差到了谷底,一些白酒专家说今年市场可能会有所反弹,这不,这几天,五粮液,茅台也开始在涨价了,但是很不幸的是,找到我们做品牌策划的是一家小的白酒厂。[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白酒行业中的小米——江小白


小酒厂,实力又没有大品牌牛逼,只有剑走偏锋,怎么给他们做营销呢?我们想了很久。我们先来看看白酒行业里的小米——江小白是怎么做的,他们这几年在品牌的角度,向消费者脑中不断植入年轻人的“自我文化”,比如一些广告语:“约酒的时候可以装醉,严禁装13”,“不停的喝酒,是为自己找一个放肆想你的借口”,“江小白”始终保持着与消费者的年轻化沟通,并预测出未来酒水的发展趋势是“低度化、利口化、国际化”,一定要符合年轻人的饮料口感,所以他们研发出108种“轻奢混饮”方式。

别逼我喝白酒了,和吃屎有什么差别!!! | 高臻臻的脑细胞

简单地说,“江小白”的混饮味道与鸡尾酒的味道相似。鸡尾酒是一种混合饮品,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或饮料、果汁、汽水混合而成。“江小白”通过改良将白酒与红牛、红茶、牛奶、可乐、苏打水这类饮料和果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之后,弱化了白酒本身的口感味道,融合了饮料的特质风味,满足了那些对高度数白酒喝不惯的客户,同时混饮让白酒的味道更加利口化、时尚化和大众化。

 

比如江小白在媒体上说,用牛奶或苹果汁混合,是女孩子比较喜欢的喝法,我个人反正没试过,感觉口味还是有点重;而红牛、可乐与‘江小白’混合则是男性比较喜欢的;果醋与‘江小白’混饮,则主打的是冬季喝法。江小白倡导让中国白酒更时尚更年轻,但这一切都只是厂商的设想。江小白在行业里已经做得非常不多了,我个人觉得品牌还可以更跳脱,因为这样绕了一圈,江小白给年轻人的感觉依然还是白酒。

很酷的白酒——燃点


我们在思考,会不会是江小白的瓶子出了问题呢?因为不管再怎么说自己是鸡尾酒,在饮料和白酒之间,江小白的玻璃瓶子一看,就更像二锅头。北京有一家叫燃点白酒的新品牌,就把自己的酒瓶改造成了zippo打火机的造型就比较好,确实从衣服里摸出一个不锈钢的酒瓶,是比摸出一个玻璃瓶的二锅头感觉,更有范儿。

别逼我喝白酒了,和吃屎有什么差别!!! | 高臻臻的脑细胞

燃点比起江小白,确实有升级,但是我个人觉得还不能称之为进化,因为白酒感还是太浓,让我们继续往下思考。

看看韩国人都在喝什么


我们来看看下面几张图,看看咱们的老公宋仲基在吃什么?这是韩国的人参液,虽然是液体,但是却放在类似速溶咖啡的包装袋里的,若咱们能把白酒也放到这样的包装袋里那就简直太酷了。

别逼我喝白酒了,和吃屎有什么差别!!! | 高臻臻的脑细胞

别逼我喝白酒了,和吃屎有什么差别!!! | 高臻臻的脑细胞

换成这个包装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包装变成了咖啡条包装,会大幅降低消费者的食用心理障碍,比如有一杯果汁在面前,然后白酒就可以当佐料一样倒进果汁里,就像速溶鸡尾酒让饮用变得很轻松,估计很多女孩子都会有勇气去尝试,就算女生没勇气,男生也有勇气直接白酒倒进果汁,无障碍开启撩妹模式。

第二:喜欢重口味的男孩子们,现在一般是散烟,而现在是散酒,直接开袋即喝,就像合法的情绪大麻一样让白酒继续在年轻人之间引领时尚。

第三:携带方便,无论男女随时扔几袋在自己的口袋里、手提包里,很时尚,总比直接摸出一瓶二锅头感觉像酒鬼好太多。

第四:价格会感觉更便宜,比如2元一袋、5元一袋,比800元一瓶更有价格好感。[第二次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打了引号的白酒生意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国外的牛奶吸管,因为有些小孩子不喜欢喝鲜奶,就有这样的一种吸管,喝的是鲜奶,但是吸管一过滤就变成了其他的味道,比如草莓口味、香蕉口味、巧克力口味、薄荷口味,曲奇奶油味等等,小孩子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Sipahh咕噜噜神奇吸管!让小孩子爱上喝鲜奶的神奇滋味!除了配搭牛奶,也可以配搭豆浆、咖啡等等,就连大人都想尝试!

 

别逼我喝白酒了,和吃屎有什么差别!!! | 高臻臻的脑细胞

 

年轻女孩子不喜欢喝白酒、啤酒等等各种酒,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做这样的一种神奇吸管,只要用这个吸管来喝酒,就可以喝到味道更柔和、更好喝的酒啦,这种产品在夜店/KTV等娱乐场所一定会卖爆,价格10元,20元/根都是有可能的。

 

这种商业逻辑类似于:做外卖的90%都不赚钱,但做好看、酷的餐盒的企业却都赚钱了。

我不是愤青


弓箭、刺绣、剪纸、铁匠等等都是传统手艺人行业,我们尊重传统,但是,在历史面前,我们也需要心态平和,承认每一个事物都是有生命长度的,老东西拥抱新时代,需要寻找到新的“历史的缝隙”。

 

我不是愤青,白酒绝对是中国的国粹,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了,甚至在古代的商品交换中,白酒仅次于盐、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酒,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洋酒属于泡妞社交、啤酒属于兄弟社交、白酒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占据着商务社交这个口子,白酒也不可能短时间消失,但是在不同时代将扮演不同的历史角色,比如: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怎么买玉了,那么玉以后可能会更多的走向收藏市场;白酒,年轻人也慢慢的不喝了,少喝了,那可能会出现在一些特殊场合,更改它的包装,打破原有品类思维,可能也是另外一种延续传统东西生命长度的办法。

 

郭德纲就是很好的例子,相声被所谓的传统、传承的思想弄的快死了。郭德纲用现在新的方式、新的段子讲相声,又火了,是郭德纲找到了新的历史的缝隙,顺应了时代,延续了相声的生命。[最后一次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别逼我喝白酒了,和吃屎有什么差别!!! | 高臻臻的脑细胞

从国外看,那些在中国还没有被发现的商机!!!| 高臻臻的脑细胞

 

本期核心观点:

在这个时代,我们一定要有跨国思维:欧美和中国文化差异间富含了很多还没有被发现的商业机会。

文章字数:2886字

阅读估计:4分钟

 

提示:加入脑细胞社群或者订阅《高臻臻7分钟商学院》,请加微信公众号:脑细胞

80年代的时候,只要有产品,闭着眼睛卖就可以赚钱

90年代的时候,跨省跨城市就可以赚钱,但是必须把产品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才行,所以那个年代司机特牛逼,从北京,拉一车货去四川,返回的时候,在四川买一车辣椒卖到湖北,再把湖北的柑橘卖到河南,就这样,一路卖,回北京的时候已经盆满钵满了。

 

而现在,要跨国才赚钱,中国生产的马桶要从日本买回来心里才舒服……

在“跨国”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商机等待着创业者和转型者去挖掘,前方有金币,请务必睁大眼睛![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中外文化差异缝隙中的商机


 

我来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士力架”,士力架的口号一直都是“横扫饥饿”,但是这个其实是不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

 

从国外看,那些在中国还没有被发现的商机!!!| 高臻臻的脑细胞

欧美人不是那么重视“吃”,他们重视的是吃完饭可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吃饭就像充电,就像加油,只是一个过程,所以,吃士力架就像吃电池,一次吃个饱(注:南欧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因为地区文化差异除外,南欧以外的国家、包括美国都不太重视“吃”),横扫饥饿在国外的文化背景下,是对的,但是不符合中国人的认知。

 

我们从小都听过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少吃零食,不然会吃不下饭的”。中国人是全世界“吃”方面是最为重视的,古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一直在这种文化背景中熏陶长大,所以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若吃零食影响了正餐,在古时候,估计会被视为不孝的!

 

所以,横扫饥饿的士力架,在中国卖得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火爆,甚至广告也越来越走偏门,更偏向于打篮球、户外旅游等特殊场景下的能量补充。

 

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文化缝隙中的商业机会。中国销量第一的花生酥品牌黄老五是我们脑细胞的客户,他们下面有一个子品牌叫黄小五,我们的策划就利用了这个缝隙。

我们给黄小五了一句slogan:专治轻微饥饿(附:后因广告法不允许用“专治”二字,所以更改为了充电轻微饥饿),什么意思呢?吃这个零食,只是稍微扛饿,而不会影响正餐。而且包装上,就直接做成电池的样子,电池上有文案:“饥饿续航15分钟”,就相当于吃一颗糖只续航15分钟,控制数量,不影响正餐。

从国外看,那些在中国还没有被发现的商机!!!| 高臻臻的脑细胞

从沙发客到餐桌客


当“沙发客”这个概念出来的时候,我当时就有个想法,为什么不能出现一个“餐桌客”呢?把在国外旅游的吃饭uber化,反正国外的很多食物都不太符合中国人的胃口,吃饭不是刚需,而社交需求是刚需啊,比如驴友通过一个APP可以预约到巴基斯坦的当地人,在他家吃饭,边吃饭边聊当地的战后教育问题,哇,真的是好酷。

 

从国外看,那些在中国还没有被发现的商机!!!| 高臻臻的脑细胞

小的时候,闷骚的我一直觉得自己特别聪明,所以我特别恨百度,自从有了百度,我发现我其实和所有人一样聪明,因为任何的想法,百度上总是已经有了,在国外,著名的airbnb也做了餐桌客板块,feastly,eatwith也都在做餐桌客,不过对于国内的创业者,虽然,这个方向具体执行层面有很多困难,但是我觉得仍然有机会。

 

从国外看,那些在中国还没有被发现的商机!!!| 高臻臻的脑细胞

或许国际版的餐桌客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稍微高大上了一点,其实也可以做“阉割版”的餐桌客,如某个景区的餐桌客,九寨沟、爸爸去哪儿里的普者黑的餐桌客也是不错的创业方向,宣传起来也不难,直接和客运站的大巴车合作DM单(传单)派发就好。

国际婚纱租赁


 

通过沙发客,我想到了另外一个可以uber化的行业——国际婚纱租赁。很多女孩子到了国外的沙滩,多多少少都有穿上婚纱,拍张照片的冲动,但是,让自己的男朋友帮忙背婚纱到国外,确实有点辛苦,甚至可能会成为分手的导火索。所以,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平台和国外的影楼或者是留学生合作提供国外的婚纱租赁服务呢?婚纱数量又多,又不用拿,然后直接网上选衣服,线下去领取或等送货,最关键的是,这个项目有可能上线的第一天,就会有现成的大量订单,因为很多在国外旅拍的婚纱工作室,他们也不想大包小包的背那么婚纱……[第二次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从国外看,那些在中国还没有被发现的商机!!!| 高臻臻的脑细胞

家具出口转内销中的机会


 

传统内销家具品牌的现状: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一种感受,线下的家具卖场里的家具特别土,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很多传统家具厂商是这样来创新的:先到米兰的国际家具展上去看看哪款家具可以山寨,拍照或者直接购买回来开始山寨,一年的研发时间就过去了,然后又花半年时间设计专卖店的形象,然后去参加广交会,开始全国五大区招商,基本上3,4年时间才能覆盖全国,所以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家具,可能都是5,6年前的款式了,你说能不老吗?

从国外看,那些在中国还没有被发现的商机!!!| 高臻臻的脑细胞

传统外销家具品牌的现状:

另外,在参加家具广交会的时候,会看到有些做外单的家具厂商很牛逼的挂一个牌子:“只供外销”,不了解情况的可能会觉得他们特别大牌,其实他们是很无奈,虽然他们的设计和款式都很时尚漂亮,但是他们一般只有单品,所以没有办法给国内的家具经销商供货,因为国内的经销商需要成套的家具。但是这种外贸单品的数量特别大,比如某个型号的单椅一做就几万把,也因为单品和数量大,所以单价也特别低

 

商业缝隙:

因此,传统的家具品牌的土、贵和外贸家具的时尚,性价比高之间,有这样一个商业缝隙——连锁的外贸家具集合店,可以利用外贸家具的时尚、性价比,也可以消耗外贸家具都是量大的单品的问题。

 

如何落地:

在国内,很多家具厂商都开精品专卖店,成套成套的卖,所以也设计了很多匹配的店面装修,比如美国乡村风格的家具必须配合美国乡村风格的装修,把资产做得很重,若某一系列家具过时了,不仅家具滞销,而且更换样板间装修也得兴师动众。

从国外看,那些在中国还没有被发现的商机!!!| 高臻臻的脑细胞

 

而国外开的是家具集合店,就像宜家,没有什么风格,就是卖产品,所以若能把外贸家具整合到一起,在全国各地瞬间开大量的集合店,再配以厉害的家具“配搭师”和“配搭推荐系统”,将出现一种设计时尚,价格实在的新型家具的混搭卖场。

从国外看,那些在中国还没有被发现的商机!!!| 高臻臻的脑细胞

在成都有一个朋友叫Thomas,很厉害,全成都几乎30%的楼盘样板间的设计他都参与过,他有足够的行业沉淀,他就准备做这种全国连锁的外贸家具集合店,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他可以找到大量的外贸家具生产厂家,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软装配搭经验,将各种外贸家具配搭得毫无违和感。

 

脑细胞团队给了他一些思路,建议整体就弄得像宜家的仓库一样,店的中央空一块空地出来用于家具现场拼搭,再放两张椅子在旁边,专供给夫妻坐,然后夫妻就用激光笔指着仓库陈列架的家具发号施令,工人迅速的将家具移动到空地上,把家具像积木一样的拼搭,其他的客人也可以在旁边观看,甚至互联网的直播平台也随时直播,等拼搭完毕以后,夫妻俩可以走进拼搭的“家”里拍照,然后发朋友圈求赞,也可以互动的听取更多的网友的意见,这样不仅把家具卖场变成了一个家具秀场,做了很深度的互动体验,还相当于搭建了一个媒介平台,做了传播推广。脑细胞给他们的建议,这个店的名字就叫“积木”,真的是酷毙了。[最后一次插播广告:关注微信:naoxibao01,回复“日记”可查阅每天更新的《高臻臻的营销日记》]

结 论


中国人看电影,是去找抽的,必须看完了觉得有意义才是好电影,是过去受教育的。国外人看电影,不一定需要感悟到什么道理,只要是自己哭了、笑了就是好电影,是用来找感动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是不一样的,也正是有这种差异,才可以通过换位观察,更真实的了解事物的真相。

 

不光是外国人,就连外地人也不一样,我是南方人,我以前有一个北方的女朋友,对我真非常好,属于每天在家里洗衣做饭等我回家那种,但是最后我还是背叛了她。朋友们责问我为什么要和她分手,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看一部电影,她笑我不笑,我笑她不笑,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她说结婚以后要把家里装修成大红色,还要修个炕,我就直接懵逼了。我和她都没错,只是文化、习惯上有差异。

 

但是正是这种差异,才出现了文化上的气压流动,才出现了商业缝隙,比如很多南方人听不懂郭德纲的相声,更不会笑,若出现一个专门同声把北方梗翻译成南方梗的直播网红,可能万一就火了呢。

从国外看,那些在中国还没有被发现的商机!!!| 高臻臻的脑细胞